聽了慕容真一番講述,桓溫這才明白原來父親桓彝曾有恩於慕容真的父親,如今慕容真是替父來報恩的。
“英雄萬萬不可如此,路見不平本是君子所為,何談報恩呢?”桓溫拉起慕容真說道。
“誒?恩公哪裡話來,當年雖只是一飯之恩,但卻保了慕容家的周全,若無當初桓公所為,安有慕容氏今日乎?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有恩不報才非君子也。“慕容真態度誠懇,一再堅持。
”可是,我只身一人,居無定所,漂泊無定,也不知何處何時才有個著落,慕容公子卻……“
”恩公,慕容真願誓死追隨左右,原為馬前卒而絕無怨言。“慕容真不讓桓溫把話說完,再次單膝點地抱拳說道。
桓溫一看慕容真如此真情,加上二人本就年紀相仿,所謂英雄相惜,再要拒絕便真是虛偽了,所以乾脆連聲允諾,雙手拉住慕容真。
問清二人生辰,桓溫長慕容真兩歲,於是他便決定,從今往後二人以兄弟相稱,慕容真自是歡喜。於是乎,桓溫一次偶遇多了一位左膀右臂。
“賢弟,方才你曾說此地乃是什麼禁地,為兄不知,可否講與我聽?”
慕容真微微笑了笑答道:“兄長有所不知,此地位於建康西郊,緊挨皇家苑囿,其主人便是大晉朝第一大家族王氏。只因此地屢遭人偷獵,故而王家張榜尋覓看護之人,小弟也是因為暫時無所事事便接了這差事。說來今日還是第一天,不想就讓小弟遇到了兄長,真乃天意啊!“
“哦,難怪我看這裡景色超凡脫俗,原來是王家的領地。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透著靈動之氣。”聽了慕容真的介紹,桓溫心中感慨。
“誒?對了,說起來,兄長為何會到了這偏僻之所?”
“哎!此話說來一言難盡啊!”桓溫被慕容真問起之前境遇,不由得嘆了一口氣,但還是將種種遭遇說給了慕容真,此時桓溫心底坦誠,並不隱瞞,所思所感皆講了出來。不過這一講,他心中那種憋悶卻似乎好了不少。
“原來如此,兄長不必灰心,小弟家鄉有句俗語,叫做‘水有萬千,終歸於海。‘只要兄長雄心不滅,終究有一日定會建功立業的。而如今,無非是羽翼未豐,故而才會被他人所用。”
聽到慕容真一席話,桓溫深感欣慰,更彷彿迷霧之中有人秉燭在為自己指引著方向。
“賢弟說的是,多虧提醒,否則為兄定會心灰意冷就此放棄的。只待羽翼豐滿之日,何愁報國無門。”
“兄長,小弟有聞,近來豫章有流民滋事,眼看氣勢日漸強大,而官府無力抵禦,豫章屬揚州治下,其與京都相距不遠,倘若,兄長此去豫章平定了暴亂,便是為朝廷建了功績,兄長從此就可立足了。”慕容真緊接著就為桓溫獻了一計。
桓溫琢磨了琢磨,想想現在,又思量將來,連聲叫好。
“好,就依賢弟,你我便從那豫章開始建功立業!”
……
豫章郡漢時起即為揚州治下,西、北隔贛江相望,東北瀕鄱陽湖,可謂是魚米之鄉。只因連年戰亂,流民顛沛,而官府無所作為,不僅疏導不利,而且橫徵暴斂絲毫不減,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再說豫章叛亂起初只是一小群北方流民因官府要徵人頭稅而起,流民本就無所生計,此時又增新賦,無異於雪上加霜,事情就是這樣,一旦民怨積聚到一定程度,倘若有人突然振臂一揮,立刻便有響應者從了。豫章滋事流民首領姓李名達,本為江北人氏,因北方戰亂而逃至南方,李達曾在軍中效力,當過統領,因此懂得些指揮之道。關鍵是民心所向,李達口號“殺貪吏,開糧倉,贈災民”深得民心,故而所到之處無不所向披靡,豫章岌岌可危。
豫章郡守名為章伯鈞,乃是文人出身,性格迂腐,推崇先秦法家,自以為唯有嚴苛治郡便可使百業安定,然而他卻選錯了時機,偏偏在百姓最為羸弱,最需要被安撫時推行他的施政,自然出了問題。如今,李達率眾造反,章伯鈞卻束手無策,無計可施了。
“孫先生,郡府的文書張榜已有多日,可有人揭榜啊?“府衙二堂中,章伯鈞滿面愁苦癱軟的坐在那裡,有氣無力的問著一旁伺候著幕賓孫然。
孫然五短身材,土黃色的臉龐,嘴角兩撇黑鬍鬚,臉上也是凝重之色。
”回郡守大人,英雄榜已貼出去三日了,至今仍未有人揭榜。“
”那,揚州刺史府可再有訊息?“
”訊息是有,卻還是要大人堅守待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