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皇帝覺得自己是哄女人的狀元,可面對含嗔帶怨的李貴妃,卻有苦難言。
確實是他授意高儀拿宗室吸引火力,可他絕對沒想到奏摺的力度這麼大。
這背後,顯然還有其他人的影子。
或許是高拱,也可能是……張居正、晏鶴年!
君主想拿臣子當刀,臣子微微笑著遵命,卻是刀刃向內。
晏珣以為這是皇帝的意思,真是一個偉大的誤會。
李貴妃此時還不是太后,不敢對政事評價太多,也不好罵高儀,委屈哀嘆:“翊鏐多好的孩子,以後怎麼辦呢?”
說起來,還是皇上仁慈。
嘉靖時,凡是拿皇子說事的人,都會死得很慘。先帝忌諱臣子提早站隊。
現在嘛,皇上連奏摺都給朱翊鈞處理,並不反對臣子跟太子走得近。
“還不到那時候。”隆慶摟著李貴妃安慰,“翊鏐是我們的孩子,鈞鈞的親弟弟,誰吃虧也輪不到他吃虧。”
“皇上這麼說,我就放心了。”李貴妃露出溫柔的笑容。
她膝下有五個孩子,最大的朱翊鈞不夠十週歲,從接連生娃就可以看出她極受寵。
陳皇后都曾酸溜溜:“說句粗俗的,女人該有的妹妹都有,皇上怎麼還饞外頭的。”
皇帝和李貴妃不想虧待朱翊鏐,但大臣很顯然想拿朱翊鏐作筏子。
《陳宗藩諸事疏》第一條,最受傷的就是朱翊鏐。
將來朱翊鈞登基,朱翊鏐就是大藩王。
按照慣例,朱翊鏐封藩和大婚的費用,該由國庫支出。
歷史上,潞王大婚,花銀十萬兩,金、寶石、珍珠珊瑚無數。
戶部表示:費用超標了。按《大明會典》“親王定親禮物,金止五十兩,珍珠十兩。
但萬曆帝和李太后不僅不縮減,還挪用軍費九十萬兩來操辦。
當時張居正已死,有人給李太后出主意,說張居正生活奢侈,抄了張家就不愁潞王婚禮費用。結果抄張家僅得銀幾萬兩,不夠潞王用。
這還只是開始。
耗時四年修建潞王府,花費六十七萬多兩白銀,石料、木料難以計算。
王府建好之後潞王就藩,太后和萬曆命戶部為潞王準備費用,指標是三十萬兩金。最後,戶部表示實在辦不到,萬曆同意減少三分之一。
真到就藩的時候,還有沿途迎送儀式,呼叫天津、臨清的倉庫米糧共計兩萬八千石。
當時正逢荒役,花掉的糧食又要層層攤牌下去,百姓之苦可想而知。
簡直死人都要被氣活了!
總而言之,歷史上的李太后對小兒子潞王寵愛至極,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給他;萬曆也樂意表演手足情深。
王爺有享不完的福,百姓有吃不完的苦。
……
現在高儀的一道奏疏,首先就遏制未來潞王的財路。
你們要寵兒子、寵弟弟?可以,別讓國庫出錢!
這道奏疏的殺傷力,可以說不比《陳東海諸事疏》低,妥妥的吸引滿朝文武注意力。
皇帝會同意嗎?
宗親紛紛上奏摺訴苦,順便提醒:皇上,你還有個小兒子呢!將來還有孫子呢!
你削的不是我們,是你自己的子孫啊!
皇帝甩著直鉤釣魚,一派高手的淡然姿態。事已至此,明君的人設不能崩。
為了小夥伴晏珣敬佩的目光,也必須保持高深莫測的姿態。
朕心裡苦,朕不跟人說。
你們先吵一吵。
宗室不能坐以待斃,抓住高儀奏摺的漏洞,對高儀進行強勢攻擊。
又有人想,高儀剛剛入內閣,背後肯定是高首輔。擒賊先擒王,直接攻擊高拱。
被宗室買通的、原本就對高拱不滿的、渾水摸魚的,全都一擁而上。
高拱吸引了火力,晏珣的奏疏被波瀾不驚地敲定,一項項落實。
首先是第一項,“小琉球”這個名字成為過去,今後朝廷內外文書,一律稱此地為“大灣”,設為大明的一個省。
由東海總督胡宗憲兼任巡撫。
晏鶴年寫給胡宗憲的信中如此說“大灣為東南七省門戶,各國無不垂涎,一有釁端,輒欲攘為根據。望君以攻為守,為國開疆拓土。”
第二項,山東、浙江和福建就遠征的事,開始募兵。
……
上朝的時候,當紅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