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9點30分,所有大秦軍隊已經進入準備攻擊狀態,前線火器總指揮白起,秦弩軍總指揮陸乘風,民間臨時組成的弩兵和救護兵總指揮遂良,獵人公會組成的護秦衛隊指揮荒野,都已經率領隊伍列陣進入攻擊位置,大秦軍隊已經開始進入攻擊倒計時了,
所有大秦軍隊前出博望城稜堡保護範圍外一里處展開隊伍,背靠稜堡,連線稜堡之間的城牆還沒有修,博望城是為針對流沙城而建立的稜堡城,最初只是為就近監視和吸引石熊出城攻擊稜堡而建的稜堡群。
這個博望城就修在一地形的節點上,博望城的稜堡建立在丘陵的最高點上,地勢上沒有險峻之處,只是它的地形高一點。
這一片除了博望城地形高一些,其他地方都是平坦之處,火器部隊就在稜堡範圍之外一里之地,抵近羯胡大營開始佈置軍隊。
可能是火炮外表沒有殺傷威力,更可能是羯胡不知道火炮的威力,火炮在在離羯胡大營三里處,羯胡的哨騎才出營驅趕,被秦弩軍射死後,火炮不再繼續向前推進,羯胡騎兵也不出營驅趕。
白起最終決定將火炮陣地設在離羯胡大營三里地的地方,最前面是三十門重炮6人伺候一門火炮,一字排開重炮之間相隔十米,重炮炮位後五米處,堆放了大量的鉛彈和50斤的擊發藥包,以及其他一些輔助用具,重炮隊伍共計180人。
再往後十五米,就是1000斤的小鋼炮,它們由4人操作,小鋼炮間隔5米擺一門小鋼炮,共兩排,前後相距5米,共80門小鋼炮,炮兵320人。
小炮左邊就是一百架彈射機由2人操作,棘輪絞盤上力,彈射兜子可以同時放十來瓶已經點燃的燃燒瓶,彈射機操控兵200人,彈射機身後,是站成4排的投彈兵1000人。
小炮的右邊是1000人的擊發藥包和炮彈包裝填手,他們500人一個方陣,身上穿著毛氈料的短衣,衣服上用紅漆刷著5和10的數字。
身後二十米處就是兩堆像小山一樣堆放的炮彈包和擊發藥包,裝填手身上標記數字5的,只負責五斤擊發藥包、五斤炮彈,身上標記數字10的,只負責十斤擊發藥包和十斤炮彈。
火炮後方就是一千遂發槍護衛兵,他們列隊隨時準備齊射,射擊任何靠近火炮的目標,包括企圖衝擊火炮陣地的己方亂兵。
二百名遂發散彈槍兵列成單薄的佇列,10人一組來回在火炮周邊走動,負責應付突發情況和忽然出現威脅火炮安全的目標。
最後,就是在火炮左右的10萬秦弩軍,5萬王城臨時招募的民兵,他們成分複雜,經過基本的秦弩訓練,在弩矢沒有用光前,他們還是有戰鬥力的。
對面三里處就是羯胡40萬騎兵大營,大營密密麻麻的,氈房到處都是,好像整個天地都被羯胡佔完了,他們大營身後五里處就是流沙城。
流沙城,本就年久失修,石熊又不懂經營,抓來維修加固城池的工匠,修著修著就被羯胡殺了,甚至被羯胡偷偷殺掉烤著吃了,羯胡人嫌流沙城住起來憋屈,不如在城外住著心情舒暢。
他們一般只在天寒地凍之時,才躲進流沙城裡避寒,帶著50多萬天性愛自由的羯胡住進流沙城,人拉、牛、羊、馬隨便大小便,短短三天就讓流沙城內臭氣熏天,就是羯胡也不願繼續待在城內。
經過石氏三兄弟再三商量,他們認為可以先圍著流沙城駐營,他們是騎兵,這樣可以保持軍隊的機動性,一旦大秦軍隊離開稜堡的保護範圍,他們立即攻擊大秦軍隊。
石熊居中率領二十多萬胡騎坐鎮中軍,身後就是10萬羯胡牧民和所有牛羊,石彪居左率領十萬拼湊起來的精銳騎兵,他只留下五萬精兵和崔家的偽軍看守鳳丘城。
石豹居右率領東部的十萬騎兵,他還有十萬騎兵鎮守老窩,是防止王屋山的董棄疾跑出來偷襲他的老窩,心底裡還有防備慕容氏吞併他地盤的意思。
他們三人雖然被慕容垂許下的條件打動,但是畢竟是十幾年的競爭對手,他們也怕被慕容氏忽悠了,不敢讓自己的兵力損失太嚴重,他們兄弟三人合兵一處後。
各派三萬軍隊湊夠10萬軍隊攻擊過博望稜堡城,強攻了三次,損失了四萬軍隊,對方肯定也有傷亡,但他們不知道對方到底死傷多少人,他們自己的損失卻是實打實的,他們的軍隊傷亡主要是秦弩造成的。
三兄弟商量後,便改變計劃,以對峙圍困為主,他們也試過繞到博望城背後,全面封鎖稜堡,徹底切斷稜堡對外的聯絡,
但是博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