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子介被太后緊急傳喚到祈福宮,旬子介手裡拿著寫著“王的尊嚴不容褻瀆,秦王一怒,血流成河!”的紙張,一時陷入沉思,在太后再三催促下,旬子介才慎重的說:
太后,這個大劍蠻王是在警告我大秦,從這封公開信來看,大劍蠻王在向太后傳達一個資訊,王與王的交往要遵從一定的規矩與禮儀,若是他的尊嚴得不到大秦的尊重,他就會用野蠻人的方式解決,那就是血流成河。
太后皺眉反問旬子介,說道:
大劍蠻王為何不尊重我大秦的威嚴,動不動的在大秦、在梁城大動干戈?
旬子介耐心的說:
太后,嚴格來講,每次事情的起因都是因大秦而起,我們大秦做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又在努力學習漢人的禮儀,想在國內建立一個像漢朝那般高效的朝廷,建立一個有禮儀、有秩序、有文化底蘊的羌人帝國,有些東西就必須遵從信守。
老臣曾經不止一次地向先國主李雄進諫,言辭懇切地勸說他:
“國主啊!既然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國家,那就絕對不能再遵循羌族部落那套陳腐落後的習俗了!
若想讓這個國家長久穩定地發展下去,絕不能僅僅依靠武力去壓服他人。每一件事情都用暴力解決,這樣只會讓百姓們感到恐懼和不安,並不能真正贏得他們的心。
我們必須要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禮儀律法體系,讓每個人都能夠清楚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只有這樣,才能讓整個國家變得井然有序,削除羌人部落貴族的擁兵自重的現狀。”
此外,老臣還強調道:
“當我們與其他國家交往的時候,更是要嚴格遵守相應的禮儀和規則。我們要展現出大國的風度和氣度,尊重他國的文化和傳統,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與他們交流合作。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贏得各邦國的認可和尊重,讓我們的國家在這混亂的世上成為一盞眀燈,吸引更多的治世之才,使我們大秦立於不敗之地!”
老臣也曾這樣教導過當時還是太子的李賢,他口口聲聲說必然遵從老臣的諫言,將那些只講武力至上的部落貴族趕出朝廷,用文臣治理大秦,可事實是他一直在敷衍老臣,他為了繼位大秦又與部落貴族聯合在一起,放任那些部落貴族掌控兵權。
如今大秦內部變亂,李賢重病無法再治理大秦,可他以前信任重視的部落貴族,卻擁兵自保,不聽朝廷的詔令。
太后好像耐心不足,不願意繼續聽她老爹們嘮叨,她打斷句已旬子介繼續說下去,開口說:
旬國丈,你扯的太遠了,本宮宣你入宮,不是聽你老調重彈,現在也不是推行你所謂文治的好時機,本宮……。
旬子介也打斷太后把話繼續說下去,也許是太后姓旬,始終是他的女兒,而且她現在地位不穩,比大秦前二任國主此刻更加依賴他,他反而覺得現在是敲定建立完整的文官體制正是好時候。
太后,漢人聖賢曾經講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論是什麼原因,草原大秦的君王現在就在梁城內住著,我們與草原大秦並未開戰,以前李賢還與草原大秦共謀伏擊我們自己的重甲虎豹騎兵,這件事情已經在梁城內傳的沸沸揚揚。
我們大秦與草原大秦的關係暫且不說,即使是一個強大的部落首領進入梁城,只要不是在梁城內大動兵戈,我大秦按理說即便不招待對方,也有保護對方的義務。
若是開戰,拼死圍攻不計代價,可是現在算什麼?哪有一國之主暫時住在我們大秦,住的地方是他自己挑選的,也沒有我們大秦衛兵的護衛,這算是什麼?我們大秦既不準備與草原大秦開戰血拼,又不迎賓納客載歌載舞的歡迎,這是為何?
就因為我們大秦從來沒有與他國打交道的專門文臣機構,以前和其餘四胡交往,都是大秦的部落貴族和領兵的貴族子弟,他們與各國的使臣交情深厚,各國使臣也只認與他們交情莫逆的貴族子弟。
這些各國的使臣有些直到被國內召回也不曾在大秦的朝廷上露過面,這豈不是可笑,可笑至極!
旬子介有點借題發揮的意思,他覺得現在能完完整整站在祈福宮與太后說話,便是一種福氣,因為以前總是與他唱反調,反對他的任何提議,動不動的拔刀子威脅他的兩個對頭都不在身邊,而且以後會不會見到他們只有天知道。
聽他的秘衛首領說:
鎮國王獨孤囊被草原大秦的弩軍射中了三箭,弩軍箭矢強勁有力,而且是全鐵打製的,三支箭矢都貫穿了獨孤囊身穿的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