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發現在這個陌生的異世界裡,確實有些類似前世的民族和王朝,還有類似的地形。
除了面積比前世的世界更大,人口也多了一些以外,似乎越來越和前世離石瞭解的世界重合。
這讓離石心中有些欣喜外,也有些慌恐,既是對未來發展路線的恐慌,又擔心這個陌生的世界與前世熟悉的世界,兩者之之間會不會有什麼聯絡?
張報國駕駛海船在東海劫掠時,發現了東海對面的島嶼並不是孤島,而是與大陸連線的長條形半島,半島上有以漁獵為生的夷人。
半島陸地上連線大陸,西北方卻伸向大海,這個半島上也是有三個王朝,而且與中原的文化聯絡非常緊密。
只是在魏晉以後,特別是五胡亂華以後,中原一片混亂,北方漢人幾乎被殺光了,反而讓這種聯絡變的更加緊密。
半島上的高句麗族以為是天賜良機,趁機侵佔以前漢人開墾的田地,擴張高句麗的生存空間。
以前被漢人辛辛苦苦開墾出來的良田,現在卻被新崛起的高句麗掠奪,而東部鮮卑宇文氏能力不足,又與中部鮮卑慕容氏不合。
致使鮮卑宇文氏在與高句麗爭奪田地人口時,沒有同族幫助而落入下風,宇文氏只能苦苦支撐,已經快要撐下去了。
要不是新崛起的大秦太兇悍,佔領了他們南下避禍的目的地,宇文氏可能要舉族向南遷徙,避開與他爭奪地盤和人口的高句麗。
而現在有了大秦兵器甲冑的支援,他們宇文氏就可以戰勝兇殘的高句麗族,雖然他們取得的戰果有限,但是讓他們看到繼續堅持下去的希望。
宇文氏現在把物資支援的希望都放在了琅琊王氏,大秦新貴的身上,昔日附屬計程車族,現在卻有百萬人口可以驅使。
從沒落附屬士族,二三個月就變成管理百萬人口的龐大士族。
而半島上第二強國是就百濟國,第一次聽到這一個熟悉的名字,便讓離石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直呼內容虛構,情節巧合!
異世界裡的百濟雖弱小,但是他們造船技藝傳承儲存的非常完整,數百年不間斷的摸索,讓百濟成為附近造船業最發達的王朝。
而且他們主要是以漁獵為主,種植為輔而建立起的王朝。
高句麗正在全力吞噬大陸,希望在中原紮下根,在中原王朝再次統-前,發展到可以與中原王朝平等的地位和實力,佔領原來由胡虜佔據的地方。
往在多次試探後,就將目標鎖定尚還在部落時代的東鮮卑人宇文氏的地盤,高句麗的野心,才促進了中部鮮卑慕容氏和羯族人紛紛建國。
最小的王朝就是新羅,在半島的最北方,國土和人口相比其他兩個王朝最少,想搞農業良田太少,想發展漁獵,技術又太差,所以在半島三個王朝中,實力最小,誰都想吞併新羅。
直到高句麗聽聞中原北方再次統一於北秦,高句麗正在考慮,該不該暫停南下,一心東上,繼續擴張國土和人口,積攢實力然後再南下與北秦一決雌雄。
現在南下,高句麗怕可能不是北秦的對手,而且現在南下吸納漢人人口越來越困,面對北秦,往往是派多少兵,就消失多少兵,而且北秦還拒絕與高句麗往來、交易。
百濟是海上的強國,透過海路與異世界的大陸和海外島上的夷人進行貿易往來。
半島上三個王朝都在努力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不過是方向和方式不同而已。
離石回憶起前世半島的資料:
4世紀時,百濟建立起儒學教育制度。
660年,百濟被新羅太宗武烈王聯合唐軍攻滅。百濟遺臣福信迎在日本做人質自封為王,欲復百濟國。
663年,新羅文武王會合唐朝水軍在白村江大破日本救援百濟的水軍,百濟復國失敗。
唐軍撤退後,百濟舊地於670年併入新羅。
公元4世紀之前,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地區存在諸多少數民族政權,包括高句麗、東濊、沃沮、扶余以及半島南部的馬韓、辰韓和弁韓。
公元4世紀,高句麗崛起,先後吞併了東濊、沃沮、扶余等政權,勢力也開始進入半島北部,而百濟與新羅在分別統一了馬韓和辰韓諸部後,朝鮮半島逐漸形成三國爭霸的局面。
這些事,居然也在異世界同樣發生了,只是更殘酷和血腥。
而異世界也有類似日本地形的島嶼被離石的海上船隊發現,離石記得前世日本的地理位置,是位於中國大陸之東北偏北、朝鮮半島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