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漸熱了,顧平那頭婚事基本定了,大宅這邊送了定親禮過去,用船送過去的。幾個去西北的兒郎先後都說定了親事,基本都是和西北那邊定下的。
顧家兒郎越發懂事負責任,把西北生意和商道也重新歸攏,乾的有模有樣。
西北將軍們有了玉石的生意就不需要顧李兩家銀錢支援了,他們說好了,用玉石頂帳,把之前欠的債還了。
玉石還是挺賺錢的,利用商道往外賣,西北老將們也解決了軍餉和糧草的大難關,夜王還會支援不少。
李老大就和顧家不在給那麼多支援,選擇及時退出來,原因很簡單,越過夜王搏名聲,難免讓人猜疑,李老大是不是要擁兵自重,自立為王了。
作為臣子也要懂得上位者的心思,可以有權利但不能過大,名聲可以有,但不能越過帝王。
正好把錢收回來可以做很多事了,惹那個麻煩也沒必要。
如今有錢了,顧李兩家對學堂和武課的投入更大了,可以說下入了血本,請最好的夫子來教學問,幾乎每個月每個子弟都能有藥湯藥浴,保證大家的身體狀態一直是巔峰。
現在時局不算穩,李老大帶兵去周邊已經打過幾次摩擦的戰鬥了。
對家族即將成年的子弟投入大,訓練要求嚴格,就要及時補充氣血,避免熬幹了身體,這一塊花費特別大。
顧家也如此,賺了錢對子弟的投入更是不惜血本,對宗族兒郎姑娘的培養不遺餘力,宗族對嫡系的向心力日漸加強,一改往日的懶散和推諉,對家族事務都非常積極。
大家看到了嫡系的作用和付出,對待他們孩子的真誠態度,自然就轉變了心思。
李玉又開始訓練李家軍的騎射了,整日帶著金雕在莊子上訓練,身體也日漸恢復,有了往日的風采。
顧磊每日回來都會在院子裡折騰木工活,他要給孩子們做個玩具,小木馬和弓箭。
孩子的周歲抓周是自家裡辦的,沒請人,比較低調,主要是祥瑞太惹人注意了,顧爺爺不樂意宣揚他重孫子如何有福氣,對孩子不利。
李玉本來也是個低調性格,不太喜歡這些出風頭的事,不請客更省事,樂得輕鬆,小孩子懂啥,話都說不全,還不是給大人臉面,沒必要張揚。
顧磊做了個木馬還在打磨,要用手工一點點打磨光滑,不能上漆,會燻著孩子,就是原木的。
李玉說自己抽空做,他非要自己做,算了由著他玩吧。
孩子開始學說話了,三嬸給孩子背三字經準備順帶啟蒙,平日裡都是顧爺爺在教。
顧爺爺已經開始尋摸啟蒙的夫子了,讓奶嬤嬤都回去了,只留了一個在身邊照顧就夠了。
三個孩子的事情顧爺爺都是親力親為,不讓別人插手,更不允許奶嬤嬤教些亂七八槽的東西。
李玉拉了幾頭羊和牛給林月送過去,她懷孕了要吃點好的,順帶送了些補品和藥材還有京城的特產。
外頭又開始打仗了,李老大整日泡在軍營裡訓練,黑甲衛已經成形了,只是還沒拉出去整體亮相過。
今年開春許陽又得了個好名次舉人第一名,旭哥和辛哥都是舉人了,成績不錯,可喜可賀。
李老大說只要許陽考上進士,就把李家女許給他,以後他就是李家人了,孩子跟他姓許。
許陽非常開心,說自己一定要拿頭三名。
他這些年也把李家當成家,不想離家那麼遠,更不願意娶外頭的女人,認死理的孩子。
有許陽在前面吊著,迅哥和辛哥想偷懶都不可能,三人互相較勁起到了好作用。
三嬸知道兒子得了舉人,高興地熱淚盈眶,特地去祠堂給丈夫敬酒,說說大喜的事。
李玉在屋裡和顧磊說話。
「今兒三嬸去祠堂給三叔敬酒了,三嬸心裡其實過不去吧,他們夫妻那麼恩愛……」
「是啊,越是不提越是過不去,人人心裡都有個坎,需要慢慢消化。」
顧磊也嘆氣。
「我想著讓三嬸忙乎孩子的事,能少胡思亂想,免得她老是背地裡傷心難受,再把身體折騰壞了。」
「是這個理,我也擔心。你的身體怎麼樣了?」
「基本沒大事了,我現在能拉開九力功也不費勁,大夫也說我恢復的挺好,到底是年輕底子好,再養個一二年基本能恢復全盛時期,不過五年內不能生孩子是真的。」
「我不想生了,都三個了,再生養得起麼,養孩子多費勁呀,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