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睜開眼,眼眶驟然放大,只見身後不知何時,一道身影正向她們靠近。
孫悟空重新睜開眼,看清來者後,臉色劇變:"地藏王!"
緩緩走來的竟是從地獄走出的地藏王。
豬八戒和孫悟空徹底絕望,原本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想奮力一搏,與普賢菩薩決一勝負,誰知還沒來得及亮出底牌,道門竟再次強行介入。
四大菩薩已有兩位到場,原本連一位都無法對抗,現在一下子變成兩位,真是進退兩難!
然而,他們並未察覺到地藏王對他們毫不在意,徑直向前走去,甚至從他們身邊經過時,連看都沒看一眼。
豬八戒和孫悟空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景象感到困惑,無法理解地藏王此舉的意圖。
他不該先將他們捉回去,再在靈山上施以嚴懲嗎?
為何連一眼都不屑?
這個念頭剛在兩人腦海中閃過,地藏王身上綻放出耀眼的佛光。
"普賢,許久不見,沒想到你竟離開了大山。"
地藏王的長袍獵獵作響,站在普賢與豬八戒之間。
普賢菩薩微微蹙眉,聽地藏王接著說:"正好,我還有一些賬務要去靈山清算。"
"在此之前,我想先問一個問題,道門已將天地視為棋盤,眾生視為棋子,策劃西遊劫難,你們是否也是棋局中的一部分?"
豬八戒和孫悟空聽完地藏王的話,相視一笑,心中滿是疑惑。
這與他們的預想相差甚遠,地藏王究竟意欲何為?
"地藏王,你沒聽錯吧?"
文殊菩薩微微蹙眉,問:“到靈山清算?你的意圖何在?”
她並未理解地藏王言辭中的深意,儘管她、觀音、普賢同為佛教四大菩薩,但他們之間並無交集。
可以說,從道教到靈山的眾人,對地藏王並無情感牽扯。
否則,佛教多年以來,就不會無人涉足地獄,拜訪地藏王了。
只因昔年的佛教徒已被邊緣化,如今的佛教中,無人預見地藏王將扮演何種至關重要的角色。
文殊菩薩便是如此,從未考慮過與地藏王建立友好關係,因此他的話語瞬間點燃了她的怒火。
身為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與地藏王的過往並不和睦,彼此的關係始終冷淡。
事實上,在佛教內部,無人與地藏王有所瓜葛。不然,怎會多年無人提及,有人造訪地府之事?
皆因佛教內部也有派系之分,人走茶涼的現象,在佛教中同樣盛行。
地藏王這般“自甘沉淪”,立下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入地獄卻未為佛教謀福利,對待佛教徒一視同仁,人們自然選擇疏遠,甚至逐漸忘卻他。
加上三清叛教後,執掌佛教大權,昔日的佛教勢力已成過往,如今的佛教界,更無人認為有必要親近地藏王。
於是,文殊菩薩選擇無視地藏王,緩步向前,徑直從他身邊走過,隨後伸手欲抓向孫悟空和豬八戒。
然而,地藏王此刻做出讓文殊菩薩更為憤怒的舉動,他抬手阻止了她。
“地藏,你已是即將被帶回靈山受審的罪犯,還想怎樣?”
文殊的語氣尖銳,帶有質問的意味,她的眼神並未落在地藏王身上,孫悟空和豬八戒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所困惑。
豬八戒反應敏捷,他知道這是佛教內部爭鬥的逃生良機。
然而,他剛有動靜,文殊便已察覺,又是一掌揮出,豬八戒和孫悟空眼看就要被她擒住。
就在這時,一雙大手擋住了文殊的佛掌:“我說過讓你動手了嗎?”
地藏王平靜開口,雖然語調溫和,但字句間的力量卻異常強大。
文殊緊皺眉頭,手下用力,不料地藏王突然佛光大盛,她猝不及防,瞬間被反彈開來。
“你……”文殊菩薩的瞳孔驟縮,心中驚怒交加。
地藏王展現出的力量超出了她的預料。
作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境界相同,排名不分先後,但他的實力似乎……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地藏王在四大菩薩中實力最低,然而他剛才展現的力量卻並非如此。“地藏,你到底意欲何為?你可曾想過此舉會帶來何種後果?”
文殊菩薩皺眉呵斥道。面對孫悟空和豬八戒,文殊總能保持高人一等的姿態,但在地藏王面前,他的傲氣顯得微不足道。尤其是在地藏王面前,文殊隱約感到,地藏王的存在似乎隱藏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