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廠轉型,不生產農具了,轉而生產腳踏車?”
“是的,農具的利潤很低,而且雖然農民很多,可是農具的單價低,加上使用的年限很長,這就導致利潤不多。”陳平點頭,“轉型生產腳踏車會更合適。”
“真要生產腳踏車,單靠農具廠現在的那些裝置和人員肯定是不行的,還得要增加人手,裝置方面也得要新增,而且原材料等等方面也得要去採購,花銷就大了。”趙文勝說道。
他看著陳平,“你的意思是鎮裡投錢,幫助農具廠轉型,生產腳踏車?”
陳平搖頭,“做生意即便再有把握,也是有風險的,鎮裡的錢應該用在刀刃上,放在鄉鎮企業,還有鎮裡的其他事物上面,投給私人的農具廠不太合適。”
趙文勝點點頭。
實際上,他也的確並不想將鎮裡的錢投到農具廠上面去,可以將鄉鎮企業承包給私人,賣給私人,獲取資金。
但不能將鄉鎮企業的錢投給私人。
錢可以往鳳山鎮政府裡面流,不能往外面流。
向義松和田金橋差不多也是這個意思,對私人其實還是不信任,哪怕想發展私營經濟,也只是利用,骨子裡還是警惕的很。
投資給私人,萬一被私人給昧掉了怎麼辦?
“那農具廠怎麼轉型?沒有資金,想要生產腳踏車怕是很有困難。”趙文勝問道。
“這個問題應該交給羅世平去思考,他之前不是借錢買下了農具廠嗎?現在可以再去借錢,或者找其他人合夥開腳踏車廠。”陳平說道。
“方式方法已經給他指了出來,營銷的手段也告訴了他,剩下的事情也該他去做,不能什麼事情都不做,就等著腳踏車大賣,然後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