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領導層面的交鋒,或者說是領導人之間的不同意見,會反饋到具體的政策落實方面,就比方有的領導贊成經濟市場化,就會鼓勵私營經濟,鼓勵個體經濟,對於投機倒把的事情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涉及到國家的政策,不涉及到國家的經濟,沒有其他不良的影響,就沒有多大的關係。
這樣的態度,也是在給整個市場釋放一個訊號:會放開經濟,會鼓勵個體經濟,鼓勵私營經濟的發展。
但是有些領導對於經濟的市場化還存在著疑慮,認為經濟的市場化跟社會主義不相符,對於投機倒把的行為便會嚴厲的進行懲處。
最後普通老百姓看到的便是怎麼有的人做生意不行,有的人做生意能行,怎麼這會兒做生意不行,怎麼那會兒做生意又行,怎麼這個地方這麼做行,那個地方這麼做不行。
陳平是站在後世,已經發生的事情的基礎上,才這麼確定,總的經濟政策會放開。
其他人心中有疑惑,有擔心,都是再正常不過。
不過好多東西其實都是能夠透過一些比較權威的報紙和新聞預判出來,政策會在這些地方提前釋放訊號,吹風。
對政策比較敏感的人員,往往能夠捕捉到這種訊號,並作出相應的調整。
“學長,我能不能夠分配到你工作的機構,就在你手底下,跟著你幹活,工資低一點沒有關係,條件艱苦一點也沒有關係,我不怕苦的,就是想要跟你多學習學習。”一名大學生衝陳平喊道。
這還是一名女大學生。
長得不錯,留著利落的披肩發,看著陳平的眼神充滿了激動。
因為剛剛一場演講,她對陳平充滿了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