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荷又道:“不過啊,你多學學唐省長好的地方,那不好的地方就不要學了!”
“什麼不好的地方?”胡小秋不解的抬起頭,隨即就見關荷臉上又是一紅,顯然覺得自己有些失言,嬌羞神態,更為迷人。
胡小秋馬上就明白了關荷話中所指,肯定是說唐哥風流吧。其實嫂子應該沒聽過什麼傳聞,家裡從來就不談論這些,何況父親也未見得知道唐哥的事。而嫂子一直就是懷疑夏總和唐省長有染,實際上據胡小秋所知應該沒那回事。
關荷倒也不是胡亂推測,女人對這類事很敏感,尤其是和蘭姐成了閨中密友後。有時候和蘭姐談起唐逸,總覺得蘭姐的反應不大正常。她自然不會和胡小秋講這些,是有一次不小心漏了話風,倒現在還後悔得很。
“嫂子,咱不說這個了!”胡小秋臉色嚴肅起來,甚至有些不滿。
第一次被胡小秋冷臉相向,就算胡小秋以前為自己抱打不平,更多的時候也只是像個孩子似的發洩,而今天就很有些不同。關荷沒有氣惱,只是心裡輕輕嘆口氣,小秋,終於要成為頂天地裡的男子漢了。
第九十一章 大丫三歲了
香氣四溢的清茶,唐逸慢慢抿了一口,圓桌旁,趙發書記正在翻看唐逸草擬的意見,前面一些關於基層換屆大的指導方針主要是四點“平穩過渡、進一步調整幹部年齡結構、各級班子主要負責人人選要德才兼備、充實業務幹部和技術幹部進入領導層”當然,真正形成決議時說法會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
趙發微微蹙起眉頭,雖然唐逸的意見和中央精神契合,但落實在遼東。給人的訊號可就微妙了。例如調整幹部年齡結構,唐逸的意見書裡明確認為要硬性下調,將市一級常委班子的平均年齡降二至三歲,看似簡單。實則會全盤影響市一級班子的換屆。一些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夠資格提拔的幹部,說白了就是熬資歷熬的快到了齡,擱以往慣例照顧情緒也好。講人情也好應該會被提拔的,這部分幹部很大的可能會被卡下來。
唐逸嘴唇動了動,終於還是沒有開聲。趙迪調走後,唐逸和趙發書記的話題好像越來越少了,兩人之間的關係有一種冰封的趨勢。其實趙發書記倒不是對趙迪有什麼特殊的感情,所謂趙家幫,只要趙發書記願意,完全可以再製造出新的李家幫馬家幫等等來和唐逸抗衡,這不過是制衡之術,趙迪終究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
問題就出在這枚棋子並不是趙發書記想動的,甚至趙迪受到一些牽累前,趙發書記根本沒有思想準備,令他很被動,這就是所謂的一輩子獵鷹,反而被麻雀啄瞎了眼的感覺吧。
唐逸聽說來著,趙發書記在一名中央領導同他談話時,用了“遼東工作不好乾”“有些幹部不太會團結同志”之類的說法。
遼東黨政一把矛盾在上層漸漸有公開化的趨勢,唐逸也很頭疼,相比較起趙發書記,唐逸承受的壓力更大一些。
而看著趙發書記現在冷淡的態度。唐逸也只有保持沉默,免得兩人關係越來越僵。
“王立國調任白山州委書記?”趙發書記翻看著最後一頁唐逸關於白山自治州施政的構想,臉色愈發難看,他早就知道唐逸對白山州的一把手單曉濤有意見,單曉濤打電話的時候還向他發過牢騷,雖然捱了他一頓訓斥,但單曉濤一些話還是令他有些觸動。
慢慢放下了手頭的材料,趙發語重心長的對唐逸道:“經濟為綱的年代,也不能不要穩定吧?王立國有魄力有幹勁,我認可他的能力,可是他同樣有缺點,喜歡放炮,搞衛星。咱們還是要量才適用,王立國那一套在寧邊風風火火,在白山怕是行不通。”
唐逸笑笑道:“白山和西北西南的民族自治州不同,民族分裂勢力歷來在這裡站不住腳,倒是經濟發展上不來,朝鮮族同胞看到韓國,甚至對比新義州的變化,心裡都怕會起疙瘩,國際形勢不同了,我們不能用老眼光看問題。”
“新義州?”趙發書記大有深意的笑了笑。
唐逸自然知道趙發書記笑什麼,朝鮮的新義州特區看似紅紅火火,實際上可以個怪胎,朝鮮高層沒有下決心深化改革的意圖,新義州特區被鐵絲網和圍牆同朝鮮完全隔離開來,現在倒更像朝鮮財政的抽血機器,根本就沒起到帶動朝鮮內地經濟發展的作用。大多數朝鮮人,生活和過去一樣與世隔絕,雖然糧食短缺的狀況得到緩解,但“苦難的行軍”還是沒有結束,而且西方一些勢力更認為新義州的財政收入給朝鮮發展軍備提供了便利,對共和國邊境採取的開放貿易狀態也很不安。
不過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