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在他情人丁佩的香閨中!一時風生水起,滿城風雨。對他的死因,官方之裁定是“死於非命”,而民間卻有多種說法:說他練功過度,其法不當;說他死於馬上風,證據是他死於丁佩的床上;說他服食大麻,中毒而亡;說他住於凶宅,人名犯忌,為煞氣所害;說他遭人謀害,點要穴,放毒藥……孰是孰非?
李小龍生前說過:“我很喜歡《當我死去》這首歌,尤其是那句‘若死時能得平靜,啊!那麼就讓那一刻早來臨。’也許我只有在死時才能得到平靜。”
那麼,李小龍死後,是否印證了這句可作為遺言的話呢?
1973年7月21日的香港報紙,頭條新聞皆是李小龍的猝亡,口徑幾乎一樣:“當紅功夫巨星,年僅32歲的李小龍,昨日深夜ll時30分,在伊莉莎白醫院暴斃。李小龍昨晚在家中(注意‘在家中’三字)突然暈倒,李妻蓮達急送伊莉莎白醫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醫院方面未能確定死因,其屍已暫安放礆房,待醫官開剖驗屍結果……”
一早醒來,港民皆被“李小龍暴斃”、“一代巨星隕落”、“猛龍歸天”的報道震驚了!
李小龍的死訊很快傳遍香港、臺灣、東南亞以及整個世界,影迷們無不為之扼腕、悲傷。但有許多影迷們認為是為李小龍拍攝《死亡遊戲》製造的宣傳噱頭。李小龍怎麼會死呢?他堅如鐵,壯如牛,躍如虎,行如龍……李小龍在銀幕上的形象太英雄化了,他的暴斃,人們難以置信!
然而,越來越多的資訊證實,李小龍確已死了。
“李小龍是怎樣死的?”這一疑問,最後鬧得滿城風雨,新聞界深挖李小龍的死因,報紙連篇累牘報道。那時候,數百萬港民都在談論李小龍之死,或悲,或奇,或怨,或恨,眾說紛壇,莫衷一是。一個人的死,造成如此大的轟動,這在香港開埠以來,空前絕後。
這一方面說明李小龍名氣之大,另一方面卻說明他死因之奇。
最初一天,震驚悲傷之中的人們只有靜待驗屍官的死因報告。
但第二天,也就是7月22日,《新星日報》赫然出現這樣的大字標題:“本報獨有可靠訊息,李小龍死前昏迷地點,是在姓丁明星香閨內!”
文稱:“前晚7時左右,李小龍在丁某明星家中‘閒談’,末幾,李小龍以頭痛不舒服,而在該明星睡房裡休息。及至9時20分,丁某入到睡房,有意叫醒李小龍,赴鄒文懷之約……丁某推李小龍,只見全無反應,赫然發現李小龍竟昏迷在床上,丁某大驚,手足無措,終於撥電話找得一位私家醫生替李小龍急救,但未見效,遂將李小龍送往伊莉莎白醫院……李小龍入院後,其妻蓮達與鄒文懷才接得訊息,於是匆匆趕至,可惜他們來遲一步,李小龍告返魂無術……”
毋庸置疑,丁某即是丁佩,李小龍的情人。倆人皆港埠名人,之間緋聞,已是家喻戶曉,並演繹出頗多“肉彈”與“武士”的豔情故事,為港民茶餘飯後談資。
《新星日報》此舉,在李小龍死因的帳幕上捅了個大洞,石破天驚,全港譁然。李小龍之死疑竇百出,最大的兩點:一、最初宣佈李小龍噩耗的鄒文懷為何隱瞞事實?二、李小龍死前,他正在跟丁佩幹什麼?
7月24日,香港的《中國郵報》向最初發言人發難,頭條大標題是:“李小龍死亡事件中,是誰在撒謊?”
文中寫明李小龍確確實實死於丁佩家。而鄒文懷在李小龍暴斃次晨,在李小龍家門口接受記者群訪時,卻說李小龍是在自己家出事的。
《英文星報》從救護車的來龍去脈打破一個缺口,文道:“根據我們的調查:九龍十字軍總部於當日10時30分接到電話,要求派出救護車,地址是畢架山道67號三樓A二座,也就是丁佩的家中。總部立即通知馬頭湧消防局派出的是43號十字軍(救護車)……政府發言人證實:一名32歲的男子李振藩(李小龍原名),於該日晚間11時被送入伊莉莎白醫院。急症室裡駐守的5106號女警,也證實了李小龍的入院時間是11時24分……”
這樣,李小龍在自己家中,即金巴侖道寓所中昏倒之說,不攻自破!那麼,最初發言人鄒文懷為什麼要掩蓋事實?他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畢架山道67號,成了新聞界追蹤的熱點,記者紛紛而至,在報上炒得熱鬧非凡。
據稱,一看更員,在7月20日下午3時親眼所見:李小龍與鄒文懷步入丁佩所居大廈內。鄒文懷4時離開,李小龍卻末下來,不見蹤影。
據稱,一白衫黑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