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的意思非常簡單,內容卻令天下震動:
其一,西恭帝將主動退位,並且要求自己的後代也放棄帝位。他的兒子慕容洙被封為葉城城主,從此終身不得回到帝都插手政局;年輕的小女兒則成了女祭司,被封為空桑大司命,入住伽藍白塔頂的神廟。
其二,選擇白王長子白璧作為下一任的帝君,即日起入住紫宸殿。
其三,預選青王長子青矛作為王儲,於二十年後成為下下一任帝君。
這一道詔書不啻石破天驚。
當第一條宣佈的時候,藩王都喜動顏色,紛紛覺得王冕已經落入了自己手裡。然而,緊接著的第二條一出來,除了白王青王,其他四位王者又個個面露不悅,甚至殺機湧動——當第三條頒佈的時候,六王徹底的糊塗了,不明白垂死的西恭帝為什麼要作這樣的安排。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羽·青空之藍》第三章 孔雀明王(2)
哪有人在選擇了下一任皇帝后,連下下任的都一併指定呢?還是這個皇帝已經病入膏肓到糊塗了?
“肅靜!”彷彿知道下面人心湧動,西恭帝在王座上開口,回答了諸王的疑惑,“自從光華皇帝死後,空桑純正的帝王之血已絕。朕為先帝親自指定之繼承人,而朕若駕崩,如讓任何一族登上帝位都不能服眾,只怕會引起天下動盪。”
底下的六部藩王紛紛噤口,發現垂死的皇帝心裡竟然明晰如鏡。
頓了頓,西恭帝又開口,語氣低沉而威嚴:“幸虧天佑雲荒,聽到了朕的祈禱,昨夜,三女神從九天而降——神諭說:既然朕的帝位乃自光華皇帝禪讓而來,因此,在朕身後,帝冕也應在六部之間繼續傳遞,輪轉不息,而不應由任何一族獨霸!”
什麼?輪轉?六部之王一時均大出意料,相顧無言。
——是的。這的確是一個巧妙無比的方法,平衡了諸方的力量和慾望,幾乎接近完美。加之以西恭帝宣稱這道詔書出自於神諭,更是令人無法違抗。
畢竟皇帝輪流做,二十年後到我家。既然權杖被分成了六份,每族都有份,總好過貿然輕啟戰端發動一場沒有多少勝算的內亂。於是,短暫的猶豫和商議後,六部藩王齊齊跪在了紫宸殿丹階下,叩首領命,山呼萬歲。
那一道詔書,奠定了之後九百年空桑的政局,被後世稱之為“神授的權杖”。空桑全新的帝位傳承規則,也就是“禪讓”制度,從此一舉建立。
當然,空桑的“禪讓”不是如中州上古那樣徹底的唯賢者便可居之。按照新的規則,帝冕將在六部之間傳遞,由白、青、藍、紫、赤、玄各自從族中推出人選來就任,二十年一輪換。若是在位期間王者死去,則由他的直系繼承人繼位,直至期滿。
在西恭帝的主持下,空桑六部相互妥協,共同在伽藍白塔頂上刻下了著名的“誓碑”。由堅硬無比的黑曜石製成,上面記錄了三條簡單的誓約:
“一、六王共政,帝冕傳遞,有意圖獨霸天下者,共誅之。
“二、空海之盟,並世長存,兩族永不得開戰。
“三、慕容氏永鎮葉城,不得參政。諸王應善待其後人,雖有謀逆大罪,亦不得株連九族。
“以上三條,凡不遵者,天人共誅。”
這三條簡單的約定在那之後支配了這個大陸九百年。
每任登上紫宸殿的帝君,即位前都必須來到誓碑前,在女祭司的陪伴下跪誦碑上的條款三遍,對天發誓絕不違反。
沒有人知道,這區區一塊石碑、三條誓約,是否真的具有約束力——然而,天下百姓都以為是因為這塊誓碑的存在,才令雲荒維持了九百年的平安。於是,這塊被樹立在白塔頂端的黑曜石石碑,漸漸地便在民間有了神一樣的傳奇色彩。
而和誓碑同時入駐伽藍白塔頂上的,還有新任的空桑大司命。
西恭帝將自己綺年玉貌的女兒封為空桑最高的神官,送進了神廟,並且在駕崩時將代表空桑最高王權的神戒“皇天”交給其保管,囑咐她直到下任帝君順利即位時,再在登基大典上親手給新帝戴上。
但是,除此之外,這位空桑大司命沒有任何實權,除了每二十年出現一次,在短短的權力交接儀式裡擔任祭司之外,她甚至沒有再走出神廟一步的權力。沒有人知道西恭帝為何要把女兒留在神廟深處,做一個名義上的宗教領袖。
光陰如箭,瞬忽九百年。
空桑帝王一任任地即位,又一任任地駕崩——白塔頂上,誓碑前,來來去去走過了數十位皇帝。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