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複雜至極,不是輕易能夠弄懂學通,你們還差的很遠,要學的還有很多……”
錢大富開口道:“否則最後的下場就是像魏君那樣,連怎麼死的都不明白。”
幾人齊刷的點頭。
現在看來就是這樣,先是通貨膨脹,再是通貨緊縮,恐怕魏君都已經懷疑人生了。
魏國完了!
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一場不見硝煙的貨幣戰爭已經掘了魏國根基,陛下這次御駕而來,又是以極大聲勢,目的就是要將魏國踩在腳下!
這樣一來,百姓便對朝廷失去信心,大寧吞併魏國也順理成章。
錢大富授課結束,便動身離開,他要前往山舟港接迎陛下……
關寧這次前來魏國聲勢浩大,當他從北林行省返回大寧在前往江淮平叛之前便下了旨意。
大寧水師先行到魏國造勢,待他真正前往之後,將由在魏駐軍沿途清道。
這當然不是為了安全考慮,只是為了壓魏國一頭,關寧要向魏人顯示大寧的強大,為吞併魏國而做準備!
大寧佔據魏國北部五郡,共駐軍十餘萬,相比於留守在梁國的駐軍,在這裡的駐軍顯然更好一些。
魏國並不是貧瘠之地,大寧駐軍在此軍屯,做不到自給自足也沒有太大壓力。
反攻之時,原戍邊一軍攻進梁國,而戍邊二軍過江反攻入魏,勢如破竹直接佔據了五郡之地,並在青山郡建立軍府,由二軍統帥穆臨主持軍政。
從青山郡到山舟港,從西到東所經兩河,一為榆河,一為貢河,兩岸官民都要清離,主要是前者,魏國為了防範,在緊挨著大寧所佔相鄰郡縣駐軍,現在都要撤離。
不得留官吏,更不得留兵卒。
老百姓是不管的。
事實上在大寧佔據周邊郡縣的百姓遠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要過得好。
除陸地之外,在大寧皇帝御船行進之時,河道都不能通船,這影響的可不止某一處,而是沿途的好幾個郡。
在此期間,就相當於這些地方都被大寧強徵了去,魏國失去了對這些地方的主權。
從大寧軍府發出的警告已到了地方,在九月一日之前必須撤離,否則將視為與大寧開戰,到時大寧軍隊及大寧水師將會直接發起進攻!
何為霸道?
這就是霸道!
魏國官民群情激奮,可又毫無辦法。
民生凋敝,商貿衰敗,地方上的百姓苦不堪言,他們也沒有心緒考慮這些
真正恐慌的是地方官員,他們才是不知所措,在未得到旨意之前又不能退卻,眼看著時日臨近,卻不知該如何?
難道還真的敢跟大寧打嗎?
遠在望京的老爺們不知詳情,可在這裡的官吏卻很清楚大寧的實力。
尤其是在近日,在河道上來回行過的那龐大舟船,見過他們演練,在元武大炮轟擊之下,水面都能起了驚天巨浪,實在是恐怖如斯。
他們都知道,如果大寧軍隊願意再佔據五郡之地也是輕而易舉。
魏國又有什麼?
地方上已經糜爛到了極致,百姓生活困難顛沛流離,他們承受了戰爭惡果和寶券崩潰的雙重打擊。
別說是百姓,就連軍隊中計程車兵都開始逃離。
朝廷再也不能用寶券來發放軍餉軍費,可除了寶券他們也沒有別的可用。
白銀要不就是留向了大寧這邊,要不就是被那些權貴勢要換成了元大頭私藏了起來,整個國家都缺錢,又從哪來錢養軍隊?
魏國前軍統戰署設在沽安郡,與大寧所佔據的青山郡相距不到三百里,這顯然不符合大寧駐軍後退五百里的要求。
統戰署大將軍李隆已經急的火燒眉毛。
他算是後起之秀。
當時跟大寧開戰時的主要將領死的死傷的傷,還有一批也都被姬川換下了,越是國家危難之際人心也越動盪,在這個時候就要把軍隊牢牢的抓在手裡。
李隆就是這樣上的位。
作為統戰署大將軍,他執掌這周邊四郡軍政大權,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大都督陳慎之,可只有他知道這個位置有多麼難做!
在軍餉軍費難以為繼,軍需軍糧供應不及的情況下,他能勉強維持住軍隊不散已算是難能可貴。
聽聞陛下有跟大寧軍隊拼死一戰的意圖。
他覺得陛下是瘋了,自己有幾斤幾兩心裡沒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