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瞭望海寺方丈,遼王一行繼續東進北上,但有一小隊人馬留了下來。
黃湜經過遼王爺在望海寺的一番教誨,有醍醐灌頂之感,主動向遼王請戰:“殿下,這裡方圓數十里荒無人煙,臣懇請留在望山鋪和望海寺一帶,到山林寺廟偏僻之處尋訪逃難山民到平原耕種,教化萬民。”
朱植心想,這凌海到廣寧府也有二百里地,中間也沒個休息歇腳處。中間如果有了村鎮,過往官商吏民也有了飲食住宿、傳遞軍情之便。
他於是就給黃湜留了部分物資、兩個投軍秀才和十來個王府雜役在望山鋪,讓他們一心一意搞建設,其餘大隊人馬繼續西行北上。
半年後,黃湜竟然在此招募、勸返近千戶百姓在此落地生根,望山鋪儼然有了鎮子的模樣。這是後話。
雖然在望海寺耽誤了小半天時間,離廣寧府還有近百里,但是經過朱植在寺廟這一番隨機性的思想工作,遼東的高管們也統一了思想,養足了精神,加快了程序,再加上大家坐的都是遼王新發明的雙騾戰車,又平又穩又快,到日落之時,終於一口氣跑到了廣寧城。
再說那廣寧城,建城頗早,先是燕將秦開在此築城,以控遼西,後是大唐設守捉城,防禦契丹。
安史之戰時,遼西、遼東兩地軍民一心向唐,集中兵力於廣寧城,背刺安?山。
要不是史思明率兵及時回防,唐軍差點抽了安?山的老底兒,後面就沒有那麼多事兒了,戰爭也不需要拖七、八年了。
自契丹首任遼王耶律仁先在此修建王城後,又經金元歷代遼王的大力經營,廣寧城已經成為北方遊牧民族在東北僅次於遼陽的軍事堡壘。
不過到了元末,經紅巾軍的打擊和明軍討伐,廣寧又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郭英到了廣寧之後,發現舊的城池太破,地方太小,根本滿足不了朱植行前的規劃,只好在城池以南五里的地方另選了城址草創廣寧城。
新的城池也只是部分土坯夯就,西邊靠近醫巫閭山的地方,地勢險要,也最為安全,西北規劃為王府,西南規劃為工匠住所,東北是中護衛的軍營,東南預留為民居。
遼東都司和廣寧衛仍駐於破舊的老城中。
郭英原來是準備把廣寧衛的兵馬整頓一番後,再讓給朱植組建廣寧府中護衛的,等過段時間,自己再想辦法請示朝廷,另外組建廣寧衛。
沒想到,朱植只要了自己幾個百戶,談笑間竟然把一衛人馬已經組建起來。現在兩衛並存一城,一萬多人,難免有些擁擠。
好在廣寧衛在東邊靠近河流的地方設立了兩個千戶所,一南一北監視蒙古人的動向。
這兩個所的軍營也是簡陋,和朱植的新兵們在大淩河建的軍營雛形差不多,都是外挖壕溝,立以木柵,中間搭建帳篷或者木棚。
由於關外寒冷,節氣要比關內滯後近一個月,軍墾還沒有開始,廣寧衛的將士們和義州衛一樣,也是隻有大米和鹹菜兩種食物。
廣寧城雖然寒酸,但自朱植確定之國廣寧之後,人員、物資源源不斷湧入,先有三百五十名大國工匠渡海而來。
雖說是修建王府,但大家覺得還是有了盼頭。
那王府修好了,自然輪到軍營了。現在一下子又調來了堆積如山的茶葉和羊肉,聽說後面還有一千多頭耕牛,將士們更覺得是有了希望。
洪武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越來越多的遼王中護衛將士和物資進入了廣寧城。
張石和朱大能預計遼王今天會到廣寧城,於是和留守廣寧城的遼東都司指揮同知、江陰侯吳高組織廣寧衛和廣寧中護衛計程車兵從下午開始,就在城外擺開了迎接儀式。
一時間廣寧城旌旗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好不熱鬧。
朱植老遠就聽到那過年般的陣勢,便和朱守謙換上老朱御賜的親王金盔銀甲,整頓隊伍,鏗鏘而行,不斷向兩旁的將士們親切揮手致意。
隨行護衛士兵也挺起腰桿,打起遼王親手設計的遼東軍旗。
跟隨其後的屬官們一個個地打起精神,深感不虛此行,醞釀著如何寫出一首能留傳千古的大明版《出塞行》。
當然也有人很不高興,這就是遼河以北的元朝末代遼王阿扎失裡。
自被明軍攆出廣寧城後,東邊是兩百多里的大遼澤,他只得帶著數萬殘兵敗將向北跑到金山邊緣地區遊蕩,寄身於蒙元丞相兼太尉、開原王納哈出的保護之下。
馮勝大軍打到大寧府後,納哈出誘敵深入不成,準備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