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朱植他們,四月二十一日冒雨疾進半天,居然再次遇上了賴臘武的西路軍。
這西路軍果然和馬雲料想的差不多,最終還是從中路轉向了路況更好的東路。
不過這一轉兵,卻給了遼王率領的明軍咬尾巴、捅屁股的機會。
這次兩軍相遇,是譚廣搶佔先機,但是面對撲面而來的千餘蒙古鐵騎,他直接選擇了撤退。原因是遼王有令在先,遇到強敵,不可接戰。
而且,百戶譚廣雖然年輕,也是個十四歲就從軍的老油條了,已經有了十來年的戎馬經驗,知道面對強敵,不可強攻,只能智取。
這時西路元軍的先鋒官顯然是又換了個新的,居然派了五百騎兵一路追了過來,追了不到半個時辰,就遇到朱植的戰車部隊。
朱植有了上次經驗,也不再那麼小心翼翼,根據地形讓戰車成五路縱隊推進。
這五百騎兵迅速向戰車發起衝鋒,同樣沒見到明軍的面,就有近百人落馬。其他人馬見勢不妙,連忙掉頭回去報信去了。
又過了半個時辰,朱植指揮戰車已經冒雨推進到蒙古軍的大營前,而蒙古前鋒也等到了賴臘武主力的到達。
朱植這邊儘管只有二百輛戰車,六百來個水貨騎兵,卻是指揮戰車從容擺出一個三層疊加的雁式陣型,中間凹進去的位置留給了譚廣的騎兵。
賴臘武曾經被朱元璋活捉過,知道明軍詭計多端,不敢從中間突破,只讓兩個千戶各帶人馬從左右兩翼衝擊,先試試明軍的火力。
元軍騎兵從三里外開始集結,離明軍快一里的時候,加快了速度。但是由於下雨,蒙古騎兵不僅拉不開弓,速度也明顯慢了不少。
朱植派人挨個交待火箭手:“大家都鎮靜點,蒙古人下雨天放不了箭,也跑得慢,等離戰車二百步時先在車廂內點燃一窩蜂,再拿出車廂對準蒙古人放箭。”
很快,蒙古鐵騎衝到離明軍三百步,突然加速,但是沒衝出多遠,就遇到明軍的萬箭穿心戰術。
當他們離明軍一百步的時候,對面的明軍火槍手又進行精準狙殺。好不容易衝到戰車附近,卻是刀槍不入。揮刀亂砍之時,又給後邊的火槍手當成了活靶子。
衝擊明軍左翼的元軍不得不改變戰術,企圖迂迴明軍後方。
但是明軍左後方是一大片樹林,讓蒙古人迂迴起來苦不堪言,速度比步兵還慢。
這股騎兵好不容易費力地撥開樹支,那火槍手又從戰車側面打出致命的一槍,還沒鑽進樹林的五百來人只好掉頭回歸本陣。
衝擊明軍右翼的蒙古軍根本無路可迂迴,再迂迴就要掉進海里去了,早已迴歸了本陣,雖然有些灰土灰臉,好歹只是損失了一百來人。
賴臘武是在明軍呆過的,見過明軍的戰車,但是沒有見過這刀槍不入的戰車;見過明軍的火銃,但是沒見過在下雨天還能射擊的火銃,更沒見過那又能射還能炸的火箭。
他連忙召集手下商議應對之策,大家都是一籌莫展。
前一天吃了敗仗的千戶突然說道:“王爺,這明軍定是使了妖術。”
這千戶本來是想為自己的慘敗開脫,卻馬上得到兩位同樣吃了敗仗千戶的附和:“太尉,漢人有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咱們還是早早回到金山吧。”
也有人主張先撤退一陣,乘明軍隊形混亂再反擊,這是蒙古人進攻不利時的慣用戰術。
不管如何,撤退是當前最好的選擇。
在賴臘武商量對策的時候,葉旺和李威的五千多步兵已經跟上來了。
朱植信心大增,決定調整陣型,乘蒙古人猶豫之際,發起反攻。
賴臘武剛下達撤退命令不久,對面的明軍竟然躁動起來,推著戰車,並排前進,直奔元軍中路而來。
明軍開始分成六路縱隊前進,紅旗獵獵,步伐整齊,濺得雨水四起,大地顫抖。
當離蒙古大營一里遠的時候,明軍迅速變成左右兩個方陣平推,中間仍然了開了個五丈寬的口子,口子裡面則是黑壓壓的騾子軍和騎兵,最後面則是李威的長槍兵。
明軍戰車鏘鏘而行,步步緊逼。
賴臘武又覺得明軍進入開闊地帶後,沒有了優勢,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下令五千騎兵先行撤退十里,自己親自帶那三千多騎兵遠遠地和明軍兜圈子。
這是蒙古輕騎兵一貫的老套路,俗稱“放風箏”,漢人稱“繞燈籠”,其實就是一種疲敵之術。
賴臘武決定重新調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