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月中旬,張信接連給朱植報告了兩件事情。
“王爺,沈家前往印度採購烏茲鋼的船隻終於回來了。”
“現在回來幹什麼?仗都打完了。如果這鋼材回來早一點,說不定打製的倭刀會趕上前面的東征北伐,朱大能的先鋒有了倭刀,也不可能會在撫順關全軍覆沒。”
“誰說得準呢?蒙古人或者女真人萬一又要炸刺兒呢?”
“先放到倉庫吧。現在回來,倒像是大年三十逮了只兔子,有他無他都能過年。”
“王爺,濮璵帶著朝廷給的三萬新兵從山東也渡海來了。”
“這時候來幹什麼?這完全是三萬張要吃白飯的嘴,白吃我遼東的糧食。”
“這倒不一定。好歹能幫我們幹幾個月的活,加快運河開挖的進度。”
北地入冬早,天氣越來越冷。
聲色犬馬幾天後,遼王開始一本正經地考慮新的問題。
他對張信說道:“還有兩個月,這地面就會因為完全凍住不好開挖。現在一萬多農閒移民,再加上這三萬新兵,只要合理利用時間,安排好人力,兩個月也可以完成不小的運河工程量。這可是管長遠的大事,你要親自抓。”
張信答道:“領導放心,我一定親自抓,只要人力充足,保證明年完成這條運河。到時候完不成任務,你挖個坑把我給埋了。”
朱植對著張信滿意地笑了笑,又透露了自己的一些新想法:“張鎮長,我計劃明年慢慢向瀋陽那邊發展。只要我們把這條運河開好了,就能將廣寧城和盤山出海口及瀋陽連線起來,既方便物資從盤山方向直接入海,方便向瀋陽、開原一帶轉運人員、物資,也可以把遼澤的水給排出去,開墾出更多的水田。”
大明時期的遼河走向和後世完全不一樣,離廣寧城很遠,也不從盤山一帶入海,而是從瀋陽以西的地方一路向南,經蓋州以西入海。
而廣寧和遼河之間兩百里,一到雨季,因為排水不暢,便會成為一片澤國,史稱大遼澤,曾經是隋朝軍隊遠征高句麗的墳墓。
以前,遼王缺兵少馬,可以將遼澤作為天然防禦工事。
但是現在,這工事慢慢變得礙事了,妨礙了遼王以瀋陽為中心經營遼東的戰略轉移計劃,妨礙了遼西和遼東一體化程序。
所以他要慢慢新手毀掉這個天然的軍事防禦工事。
他計劃,在年初開挖的灌溉溝渠和運河的基礎上,將廣寧城新修的運河,一直向東南挖到盤山,就近打通入海口,然後再折向東北,接通遼河。
但是,隨著氣溫降得比所有人預期的都快,遼王又給張信安排了一項更為緊迫的任務:火盆土炕烤爺太。
後世東北有十大怪的民俗,其實好多都是因為東北環境惡劣、經濟太過落後,留下來的產物。
比如,“嘎拉哈姑娘愛”,實際上說東北小孩子沒有玩具,只能拿大人們吃剩下的牛羊髂骨當玩具。
“捉妖降魔神仙舞”,那是因為缺少醫生,只能靠巫醫神漢跳大神來儘量維繫生命的長度。
“不吃鮮菜吃酸菜”,那是因為東北過於苦寒,老百姓不會種大棚,沒得新鮮蔬菜吃。
“吉祥喜慶粘豆包”,那是因為東北沒有大米吃,只能把那小米和豆類等雜糧磨碎了攪和攪和,做成粘豆包,吃得津津有味。
遼王之國第一年,就直接消滅了四大怪。
工匠們抽空做的玩具多了去,誰還玩那腥不拉幾的動物骨頭?有了醫院,誰還去找巫醫神漢跳大神?隨著大棚的推廣,誰還天天吃那酸菜燉粉條?至於現在的主食,除了大米,就是白麵,雜糧先放一邊準備應急用吧。
但是還有與東北寒冷天氣相伴而生的幾種怪現象也開始產生了。
比如,“窗戶紙糊在外”,就像廣寧城現在這樣,沒有玻璃,能有紙糊窗戶已經算是不錯了。
還有“百褶皮鞋腳上踹”,是因為遼東棉花、棉布緊缺,老百姓只能就地取材,用蒲?編成的鞋子過冬,凍傷腳的不在少數。
遼王目前最擔心的還是“火盆土炕烤爺太”這一怪。東北實在太冷了,如果不做好過冬準備,真會凍死人的。
他對張信說:“現在冷,估計到了立冬後會更冷。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讓移民們多建土炕,最好造些取暖鍋爐來,實現集中供暖。蒯富他們現在造鍋爐已經非常熟練了,應該難度不大。”
張信答道:“婉君早就在督促蒯富他們著手研究這些東西了。供暖鍋爐好造,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