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大秋收,這工具、人手、牲口、糧倉都要準備。
不僅是廣寧、凌海、義州和懿州缺少收割的農具,遠在長春堡的董興、雙遼城的盛庸、銀州的平安、瀋陽的周興、蓋州的葉旺、金州的馬雲,都在向廣寧請求支援農具。
有地的要收割糧食,沒地的要收割青草,晾曬後作為冬季牲口越冬的飼料。
蒯富兄弟不得不暫停軍工生產,全力轉向民用,主要生產收割莊稼用的鐮刀、釺擔、脫粒機、板車之類。
在婉君、婉清的幫助下,蒯富兄弟進一步改進了腳踏式脫粒機,許多關鍵部位採用金屬部件,既增強了耐用性,也可以靈活放在田間地頭收集麥穗、穀穗,節省了大量人力。
,!
遠處的山坡上已經建了幾處試驗用的風車磨坊。有了這玩意,到了天寒地凍,江河開始罷工,也不會影響糧食加工。
過去農民結束秋收後,不是替官府除徭役,就是在家裡加工糧食,一年難得三日閒。有了這磨坊,還不是可以節省大把的時間搞些娛樂活動?
朱植受此啟發,乾脆和沈莊商量,成立一家商號,由郭鏞負責,專門銷售各種農具、農機,後來又發展到銷售五金、建材和傢俱。
考慮到移民們剛到遼東不久,大多沒有錢買農具,遼王允許大家可以先欠著,像鐮刀這樣的小件秋收後用糧抵賬,像脫粒機這樣的大件可以三年分期付款。這成了朱植到遼東以後理論上的第四筆收入。
至於第一筆收入,自然是高麗大將李成桂的購馬費三萬二千兩銀子。
第二筆則是早已入倉的十二萬畝油菜籽,除了留下少部分自用外,大部分由沈家銷往內地,還能賺上至少十二萬兩銀子。
至於第三筆則是和沈莊的合作分成。沈莊已經把後世的基建模式引入了廣寧,手下已經從移民中招集了兩千建築隊,由郭鑑負責。
沈莊已經在房地產專案上賺了上萬兩銀子。當然,其中一半理論上也是朱植的。
朱植沒有要這些分成,而是要求沈莊就用這些錢在王府給幾個穿越來的人按後世模樣,一人建一套別墅。
朱植還是像一個土豪一樣,不停地投、投、投,建、建、建,不計成本。
兩個小院士也慢慢習慣於給自己動不動制定個小目標,今天搞個什麼裝置,明天搞個小發明,進一步節省人力。
其實對她倆來說,弄這些東西並沒有多少技術難度,連那個高中物理沒及格過的朱天植都能照著《天工開物》搞些小發明,何況她們?
二人帶的學生越來越多了,已經快三十人了,有的是自己挑選的,有的是朱植塞過來的部落頭人的王子、千金。
二人將這些人基本分成三個年級層次。
易信和明珠因為是文盲,就放在相當於後世一年級以下水平的初級班,明月和少數幾個底子又好、悟性極高的放在相當後世四、五年級水平的高階班,大部分人則放在類似後世小學二、三年級的中級班。
收錢王爺相對輕閒一點。早在釣魚的時候,朱植就給他佈置了一項任務--當紅娘,在八月十五中秋節至少給二百廣寧將士說上媳婦。
收錢怎麼聽都感覺這象一樁拉皮條的活,而且是兩百根合成的超級大皮條。
朱植就給收錢耐心講起後世建設兵團的故事:“你看啦,當年左公收復新疆,王鬍子進軍天山,不僅是湖湘弟子滿天山,而且在當時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好多湘妹子也一同隨同戍邊大軍來到天山南北,用柔情化為春風細雨,讓湖湘弟子像楊柳一樣在邊疆紮根,才有了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收錢是在新疆呆過的,聽遼王一提醒,感覺好像也是這麼回事,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沒想到後來落實起來異常順利,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公私兩便。這是後話。
:()去大明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