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遼王回到廣寧後,廣寧上下、王府內外,感覺到格外有主心骨,做事也格外用心、格外賣力。
但是隨著各項任務進一步細化、分解、落實,遼王總覺得人手極缺。特別是他想經營瀋陽,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專案人選。
鐵嶺衛指揮使劉顯,雖然在被高麗扣押期間,能夠持節不辱,但是其他方面均表現極為平庸,除了政治正確外,什麼都不會,難堪大任。
郭英那寶貝嫡子郭銘吃不了遼東的苦,早在去年趁大家都忙得一團糟的時候,偷偷溜回應天去了,就連他親爹武定侯郭英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時候開溜的。
郭英被老朱和朱大忽悠去了藍玉的北伐大軍,郭庸、郭鑑現在已經被沈莊有點帶偏了,一心鑽到錢眼裡去了,一個忙著在廣寧賣傢俱,一個忙著在遼陽賣農具,兩個人現在也不是很願意聽遼王的話了。
郭鑰、郭銓和張石的便宜兒子張斧、盛庸的兒子盛宣在一起。麻生蓬中,不扶而直。二人表現雖然沒有張斧、盛宣那麼突出,但在紅二代中還算比較優秀的,不過年齡還是太小、歷練太少,暫時還不能委以方面大任。
郭家還有一個郭驥,可惜遠涉重洋,至今生死未卜。
朱植沒有辦法,只好把鐵炫從應天帶來的弟弟鐵燿派到了瀋陽負責移民屯墾、營建城池等事務。
朱植也對鐵燿畫了個大餅:“只要把瀋陽給我建好了,我就給你們回回建一個大大的清真寺。”
朱植這一許諾,鐵燿也像打了雞血一樣,又找了一幫回回,拖家帶口一起到瀋陽定居下來,建起了回民街。
朱植知道後,受鐵燿建回民街的啟發,專門寫信給遠在紅城子的宋忠和阿扎失裡,讓他們派一千戶蒙古百姓到瀋陽城定居,建立蒙古街。
鐵燿反過來又受遼王的啟發,又在瀋陽建立了女真街、索倫街、錫伯街,把瀋陽打成一個民族和諧共存的模範城市,為明軍經營瀋陽、開發遼寧,立下了大功。
隨著後來瀋陽城越建越好,鐵氏家族也就此在瀋陽開枝散葉,回回們也越來越多。他們不僅為遼東軍帶來優質的兵員,還帶來寶貴的工匠力量。這是後話。
到了四月初,內地又陸陸續續來了兩、三千戶移民,剛好放到王府,經營王府田產。
張信總算鬆了口氣,這遼王的十萬畝王府私產總算有人接上茬了,今年的收入有保障了,遼王那裡也好交差了。
朱植卻基本上不管這些小事情了。
他開始給蒯富等幾個超級工匠的任務作了大的調整。
“蒯富,你現在要學會抓大放小,把握全域性,抓住關鍵,不要什麼事情都幹,什麼事情都抓。”
“王爺,什麼是大,什麼是小?”
“不斷培養、考核新的工匠是大事,其他都是小事。”
“什麼是全域性,什麼是關鍵?”
“統籌軍械司四個局發展,分配任務,協調人手,抓好檢查督促,這就是全域性。改進坩堝、鍋爐,研製無縫鋼管和後膛炮就是關鍵。”
“哦。”
蒯富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心裡腹誹道:“關鍵是你每次下達的緊急任務都很關鍵。現在又說了這麼多關鍵任務,都把人累成狗了……”
朱植後來看著著急,乾脆直接插手軍械司的管理。
他讓趙魯的槍械局力爭每月能夠生產三十支掣電銃,也就是後膛槍,同時生產一百來支傳統的迅雷銃,也就是前膛槍。
經過大戰哈拉章的實戰,他現在覺得,在據險防守的時候,迅雷銃除了射速慢一點,但是因為密閉性好,在射程方面還是明顯優於掣電銃,價效比也高,適合大量裝備部隊,減少軍隊開支。
遼王因為要集中力量搞建設,所以下達的軍工生產任務並不算高,趙魯也沒感到多大壓力。
不知不覺中,遼東的軍工體系越來越契合遼東發展的需求,向平戰結合轉型。
一天,遼王突然又給火箭彈藥局的生產給停了,讓局長畢傑接手戰車局,開始轉型生產民用車輛,爭取年底前廣寧每戶移民家裡都有一輛自己的騾車或馬車。
現在遼東移民越來越多,屯田越來越多,糧食收穫越來越多,收入越來越高,老百姓生產、生活對大車的依賴也越來越大,不僅收穫糧食、拉個貨物要用大車,甚至走個親戚、串個門,也要坐個大車,裝個面子,和後世人一個德性。
曾有人作了《不足歌》諷刺人類內心的貪婪:
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便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