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還有軍事強遼計劃(2 / 3)

小說:去大明扶貧 作者:飛獴在天

田產,再分配四十至五十畝不等田產,同樣免稅十年。”

“三年預備役期滿可轉為募兵,除每月領取二至三兩不等現銀外,另有軍齡、分居、出洋或作戰等不同名目津貼。如在預備期立有戰功,可即時轉為募兵。”

華夏曆史上的兵役制度五花八門,既有強迫服役的義務制,也有重金招募的志願制。到了大明,則沿襲了元朝落後的軍戶世襲制,既不像義務制,也不像志願制,不倫不類,弊端還很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朱植穿越到大明的時候,隨著大量軍戶田產被勳貴和軍官們侵佔,這個軍戶制度已經失去了良性執行的經濟基礎,開始崩壞。

到了後來倭寇猖獗的時候,三十多個倭寇竟然能從長江口一路殺到應天城,如入無人之境。這時候的軍戶制度已經名存實亡,沿海衛所幾乎沒有人了。

張石所講,就是充分汲取了明朝後來的教訓,參照後世義務兵和志願兵相結合的雙重兵役制度,也就是不拿軍餉的義兵和以軍餉為生的募兵同時並存。

這樣既能確保兵源的穩定,又能保證軍隊的職業化、專業化,還可以讓更多的屯兵解放出來,成為家庭聯產承包的主體,分擔了募兵的巨大開支。

遼王之所以搞出個預備役這個名詞,其實是想盡量規避王府私自招兵買馬的政治風險。

對此,在座王府諸將莫不點頭稱是。

張石又繼續講道:

“即使如此,遼王三衛不滿一萬五人,加上預備役,估計也不到一萬八千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確保王府護衛對外征戰無往不勝,對內鎮守萬無一失,王府軍械司的機構、人員和任務也作一調整。”

“槍械局改稱槍炮局,由趙魯任局長,主要任務就是兩樣。”

“一是保證每月能夠生產掣電銃三十支、迅雷銃一百支。”

“二是爭取明年造出兩樣大炮樣品。一個是口徑五零毫米的迫擊炮,重量不得超過百斤,步兵用手都可以抱動,射程在五百米左右。二個是口徑七五毫米的山炮,加上車架配重,重量不得超過三千斤,可以用四匹騾馬牽引,射程在兩公里左右。”

遼王如此安排軍工生產任務,主要考慮到廣寧三護衛無論火槍還是刀弩已經遠遠領先周邊潛在對手,甚至京軍精銳,在防禦時以一當十,應無懸念,每月有一百多支新式火槍已經足夠用了。

遼王還是想以生產建設為中心,哪怕是軍械司的工匠們也要慢慢圍繞這個中心開展工作。

但是考慮到今後可能要攻城略地,還有在海上打擊倭寇,要想盡量減少傷亡,還是要使用新式大炮對敵人形成降維打擊。

所以遼王先選擇了後世經典的五零口徑迫擊炮和七五口徑榴彈炮作為研製參考物件。

前者極為輕巧,步兵可隨身攜帶,用手搬運,顧名思義,又叫手炮;後者主要是用於攻佔據山扼守的關隘要塞,所以又叫山炮。

當然,製造新式大炮離不開兩樣東西。

一個是後世才有的冷軋技術,可以對無縫鋼管進行拉伸,在減輕重量的同時,增加鋼管的強度。

這個要看蒯富他們在渾河周邊建廠的速度和利用渾河水力驅動機床拉伸的效果。

另一個就是要婉清指導新任火箭彈藥局局長儘快研製出一炸一大片的空心開花炮彈,這個有相當的危險性,但是也不得不提上日程。

其實在大明晚期,已經發現開花炮彈比實心彈更有威力,並造出了開花彈,只是設計還有待進一步改進,沒有大規模量產而已。

遼王現在將開花彈提上日程,只是向前挪動了兩百年,也不算太作弊。

聽說遼王還要研發神兵利器,在座的將軍們無不熱血沸騰,暢想美好的未來:有了這些東西,大家跟著遼王自然又要戰無不勝,升官發財,升官晉爵……

張石接著宣佈:“火箭彈藥局由畢傑任局長,主要任務就是在婉清仙子的指導下研製開花炮彈。”

“蒯榮繼續兼管戰車局,進一步改進戰車,多餘人力設立一個馬車廠。”

“趙齊負責刀劍局,每月只需生產二百頂鋼盔、一百把刺刀、六十部鋼弩,剩餘人力設立一個五金廠。”

“以上四局,儘快補齊人手。槍炮局和戰車局半個月內遷往瀋陽,歸趙魯統一負責,火箭彈藥局和刀劍局仍留在原地,歸畢傑負責。”

這種安排是遼王和參謀長商量的結果,既要體現對撫順工業區建設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