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青龍疑惑。
王猛摸了摸下巴:“這楚玦鼎之前乃是以紈絝示人,怎麼會有如此血性自殺?”
“除非,這楚玦鼎一直都在隱藏自己,今日之事應該是觸及楚玦鼎底線了,不然隱藏了這麼久的自己,就這麼暴露了。”
王猛向青龍示意:“青龍,你去查查,看看這個楚玦鼎暗中做了些什麼。”
“如此有心機、並且還主動隱藏自己的人,一定在暗中有什麼手段。”
“我們或許可以從其中找到楚玦鼎前後差距這麼大的原因。”
青龍點頭:“明白,我這就去調查。”
“速去速回!”王猛臉色有些嚴肅,“這些與崔家有勾結的禮部官員想要陛下前去祭祀先帝,說不定就是想趁機刺殺陛下。”
“所以,此事務必迅速,一定要在明日早朝之前,有個定斷!”
青龍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當即便離開王猛府上。
王猛看著眼前青龍送來的情報,眼神中充滿了擔憂。
祭祀先帝,於情於理,李希都必須得去,這是逃不過的。
而崔家的目的這麼明顯,會不會有什麼陰謀?
王猛現在身心疲憊,處理了一整天的政務,半夜又被拉起來分析情報,現在確實有點迷糊。
王猛揉了揉眼睛,對一旁的錦衣衛說道:“勞煩兄弟向李統領說一聲,本官今日甚是疲憊,恐朝堂上顯露頹勢。望李統領奏告陛下,臣王猛今日不宜上朝,望陛下恩許。”
這錦衣衛知道王猛沒怎麼好好休息,於是便當即前去向李儒彙報了。
太極殿內,這些禮部官員依舊提出了為先帝祭祀一事。
“陛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今陛下登基至今,尚未為先帝祭祀,以示孝道。”
“皇帝,乃大夏天下之主,若不以己身做則,大夏如何以孝治國,大夏百姓又如何明白孝義?”
“何況為先帝祭祀,也是在禮法之中,於情於理,都應該祭祀先帝。”
李希自是明白,祭祀一事推脫不得。
但李希並不想被動去祭祀,更何況李儒在上朝前還和自己通氣了。
於是李希眼神示意了一下李儒。
李儒心領神會,立馬開口:“陛下,微臣以為祭祀先帝,於情於理,皆應祭祀。”
“不過祭祀一事不可著急,按理,祭祀應該先尋一黃辰吉日,並提前做好準備才行。”
“所以,微臣以為,目前禮部的重心應該用在查詢黃辰吉日和做好祭祀準備一事上。”
“微臣附議!”
“臣附議!”
不過這些禮部官員似乎早有預料:“陛下,臣等已經尋得黃辰吉日,就在三天後。”
“三日後乃是甲辰(年)乙亥(月)壬午(日),適宜祭祀,並且禮部也已經在城外應天壇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李希冷笑:“幾位愛卿真是雷厲風行啊!”
“為陛下謀事!臣等自當如此!”
李儒還想開口拖延祭祀的日期,但老太傅方黎已經提前開口了。
“陛下,老臣以為,幾位禮部同僚說得不錯!”
“尋常百姓家喪父,其子需守孝三日至七日;行商者喪父,需至少守孝一月,同時守孝期間得禁止買賣;進仕者喪父,需請奏皇帝,休官至少三月,乃至三年之久回家守孝。”
(中國古代守孝的規矩和習俗因民族、地域和文化而異,但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守孝時間:古時守孝三年,被視為對父母或長輩的尊重和哀悼。現代社會,守孝的時間可能根據個人情況和當地習俗有所不同。本書守孝時間規矩乃是自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固為人子,父逝,自當為其父守孝。”
“昔日陛下駕崩,未冊立太子,以繼大統。然陛下從諸位皇嗣脫穎而出,於大夏危難之間順應天意,登基九五。”
“天子之人,不在其度,一切皆以大義為先。固陛下上位至今,未曾祭祀祖廟先帝,雖不合乎禮法情理,但實乃無奈之舉。”
“然現如今大夏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安。”
“又得開疆擴土,此時正是為百姓樹立禮法道義之時。”
“若朝堂以道義禮法治國,可使逸地百姓遵守禮儀道德,不受反賊叛亂而心生惡意,而使得社會動盪不安。”
“且復土百姓見陛下以身作則,必將心生敬佩,對朝堂禮法道義理解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