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遠做不到精確。
這一點,在耕地面積上也是如此。
老爺子緩緩點頭,“嗯,才幾年的時間就多出這麼些人來,現生是不趕趟的,定然是那些藏匿的人口浮出來了!”說著,讚許的笑笑,“你弄那攤丁入畝還是有效的!”
“孫兒已下令給地方各行省布政司,每五年普查一次人口,戶部登記造冊。”朱允熥繼續說道,“嚴禁各地有藏匿人口之事,若有不報者,重罰!”
“你呀,就是心軟。”老爺子笑道,“那些隱藏人丁的大戶,直接殺了就是。跟朝廷作對,就要殺!”說著,又看看車廂外的山巒田地景色,感嘆道,“開國之初天下僅有人丁五千餘萬,三十年近乎三千萬的人口增長,也算說得過去了!”
人口的增長,其實是衡量是否盛世的最基本條件。只有糧食夠吃,天下夠太平,人口才會增長。
“其實天下百姓,都在感念太上皇您老人家的德政!”此時,趕車的李景隆的笑道。
“你又知道個甚?”朱允熥笑罵。
他知道李景隆定然有高超的馬屁要說,所以這句笑罵,等於是在告訴李景隆,趕緊拍,把老爺子拍舒服了。
“臣雖是武臣,可也對民生之事深有感觸。”
李景隆開口笑道,“就拿眼前這些小村子來說,臣當年跟隨父親,護送故太子殿下回鳳陽祭祖,沿途還有大片的荒地,人口稀少。”
“如今才多少年呀?這沿途處處是良田,處處是莊子。百姓們雖說日子也還是苦了點,可畢竟家有過夜糧心裡頭不慌。太上皇您連年頒佈詔書,許百姓開墾田地,官府發與地契,百姓們有了盼頭幹勁十足,誰不感念天恩?”
“歷朝歷代屬咱們大明的勞役少,太上皇您不修長城,不修宮室,百姓們所有的勁兒都用在了自家的田地上。而且太上皇您定的賦稅少,十抽一的稅,別說大元了,比前宋都少了許多!”
“你這話就不對了!”朱允熥笑道,“怎麼有種粉飾太平的意思?從洪武十四年開始,朝廷每年都要徵調近乎十二萬的民夫,怎麼就沒有勞役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