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都是各藩王的私糧。
說句不好聽的,那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尤其是各邊塞的藩王,他們手裡的糧,就是怕趕上天災人禍,邊關不能自給的時候,以備不測。
“臣有奏!”
群臣中,曹國公李景隆忽然出列,跪在地上,大聲道,“臣認捐!”
朱允熥看著他,“你也捐糧?你家有多少糧?”
“臣家的糧食不過杯水車薪,而且遠水救不了近渴!”李景隆大聲道,“臣,捐銀子,捐錢!”
說著,叩首道,“臣身為皇親,當替國家出力。再者,皇太孫許了臣一郡之地鹽專賣權,半年來臣已賺的盆滿缽滿。”
“臣身家性命,都是大明給的,都是陛下和殿下給的,即便是破家,臣也要竭盡所能!”
“臣,捐銀元五萬兩,布三千匹!”
話音一落,殿中武臣勳貴們紛紛開口,“殿下,臣也認捐!”
一時間,殿中滿是勳貴們的喊聲。
文臣們則是驚愕不解,這些勳貴有錢不假,但平時都是隻進不出的貨色。今天是怎麼了,各個反而要捐錢捐糧。
不過,也有聰慧者,馬上想明白其中的關節。
朝廷現在不缺錢,缺糧也只是暫時的。這些勳貴們這時候表態,正是在比陛下和殿
“散朝之後,臣馬上把銀錢交予戶部,調撥給河南!”
“方才殿下說了,讓官府跟地方大戶賣糧,這錢正好派上用場!”
果然,勳貴們的嚷嚷聲中,老爺子龍顏大悅,“好,都是好樣的。災最大,咱們大明君臣一心,定能勝天!”
天災從不滅人心。
道義終歸存天理。
朝會從文臣的哽咽聲中開始,在群臣上下一心,共抗天災的決心中落幕。
秋雨依舊,天邊卻露出的陽光,帶著色彩。
一群勳貴們,七嘴八舌的吵吵著,在雨中大步往宮外走。
待走到宮門外,所有勳貴都齊刷刷的看著李景隆,看著剛要上馬的後者,有些脊樑骨發涼。
“諸位!”李景隆強笑道,“何事?”
“小李子,咱們這些人,可是看你捐了之後,才站出來要捐的,到底怎麼捐,你有什麼章程沒有?”定遠侯王弼開口道。
這些勳貴現在學精了,都知道李景隆這人摸得準皇爺和太孫的脈,他幹什麼跟著幹,準沒錯。這些年倒下的勳貴不是一兩個,偏他李景隆年年升官發財。
“這要什麼章程?”李景隆笑道,“直接捐戶部就是了!”
“不成!”景川侯曹震擺手道,“萬一捐了,被那些黑心文官給貪了,怎麼辦?咱爺們的銀子,可是捐給朝廷,捐給百姓的!”
“就是,就是!”有人跟著開口道,“不能不明不白呀!”
“這事,諸位跟我也說不著呀!”李景隆笑道。
“不跟你說跟誰說,你也是國朝的勳貴,是開國武臣,大傢伙可是看你捐了,才開口跟著的!”
聞聽此言,頓時,李景隆笑容僵硬起來。
而宮城之中,往住處走的朱高煦則是一臉怒氣的看著自家大哥。
“老大,你安的什麼心。軍倉中那點糧食,是爹攢了多少年才攢下來的!”朱高煦質問道,“要是缺糧,軍心不穩。沒糧,韃子來了,拿什麼和韃子打?”
“沒糧就不打了?”朱高熾胖乎乎的身子忽然站住,跟牆一樣,“要是沒糧,咱們燕藩就讓韃子打進來,那燕藩上下,還算什麼強藩強兵?”
朱高煦怒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不知道?”
朱高熾看著他,“我只知道,這是大明的國事。中原百姓嗷嗷待哺,北平糧倉卻糧高滿溢。這事,說不過去!”
“我告訴你,今日,就算爹在這,我也這麼說!事關百萬人的生死,事關大明半壁江山。容不得朱家子孫,耍奸藏私!”
“你?”朱高煦怒道,“你討好人家,能落什麼好?”
那些,可都是各藩王的私糧。
說句不好聽的,那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尤其是各邊塞的藩王,他們手裡的糧,就是怕趕上天災人禍,邊關不能自給的時候,以備不測。
“臣有奏!”
群臣中,曹國公李景隆忽然出列,跪在地上,大聲道,“臣認捐!”
朱允熥看著他,“你也捐糧?你家有多少糧?”
“臣家的糧食不過杯水車薪,而且遠水救不了近渴!”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