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西偏,東南風正在逐漸減弱。
伴隨著鐘聲,光榮號調轉方向,逆風收帆下錨,和其他提前到達錨地的戰船等待著落在後面的船隻。
雖然一直以來維內塔的陸軍軍官和海軍軍官都互相看不過眼,但坐了兩天船之後,哪怕是最偏見的陸軍軍官也不得不承認:艦隊的管理絕對是一門技術活。
想要指揮五十個士兵只要嗓門夠大就行,可如果想要領著五十個百人隊去打仗,就必須得有一套有效的指揮體系。
第三“大維內塔”軍團一共有五十九個百人隊,滿打滿算才五千多人,在歷史故事中古帝國人動輒十萬規模的大戰面前相形見絀。
(54個百人隊和5個首席百人隊,軍團編制請翻閱前面的章節)
但僅僅為了把這五千多人捏合成一支軍隊,就需要七十六名軍官、一百一十八名憲兵、六十二名旗手、四十個號鼓手、十三個理髮匠兼軍醫、以及三名隨軍神父的同心協力。
謝天謝地,士兵們自己負責給自己煮食物,不然這份名單裡還得再加上幾十個廚子。
可是管理一支艦隊的難度比起管理一個軍團的難度又要上一層臺階。
溫特斯所在的這支復仇艦隊裡有外海艦隊的大帆船和槳帆戰船、徵用來的商船,還有一些專門運物資的補給船。
這些船的型號、船齡、吃水深度和適航性都不同。海軍打造的戰船能以十節多的航速劈波斬浪,如果笨重的商船也以這個速度航行不翻才怪。平底的槳帆船經受不住大風浪,可吃水深的商船和戰船也去不了淺海。
這五花八門的船可沒法長時間以縱隊一艘緊跟著另一艘航行,各艘船之間會自然而言地拉開距離,適航性差的船會落在後面。
所以這兩天白天溫特斯在甲板上透氣時根本看不到其他船在哪裡。大海太廣闊了,只能偶爾看見海平面上的帆影。
因此海軍總部為復仇艦隊提前規劃好了航線和錨地。從海東港出發,每航行六七十海里,艦隊就會在錨地重新集結,然後再前往下一個錨地。
孔泰爾中校是這樣對溫特斯說的:“晝夜不休兩天居然一艘掉隊的船都沒有,看來海軍的人是真的發了狠。”
能讓孔泰爾這個把“海軍只有水手和船長,沒有軍官”掛在嘴邊的人說出這種話,溫特斯覺得海軍的軍官們應該把這當成是最高的讚美。
此時此刻的溫特斯正半躺在光榮號船艉的一間船艙裡的床上,全神貫注地盯著艙門。
這個“床”與其說是床,不如說是一個木箱。床的四邊有兩尺高的擋板,躺進裡面就像躺進了棺材。之所以有這種設計,是因為海上風浪顛簸,防止熟睡的人被甩下床。
他的頭頂不遠處和他身下一樣,也是船板。
為了節省空間,床位是上下鋪的形式。這個不大的船艙裡塞進了四個床位,中間只留下一臂寬的過道,顯得十分擁擠。
住處有些寒酸,但這其實已經是海軍的破格優待。海上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海軍的水手們只能蜷著身子睡在吊床上,睡醒後難免渾身痠痛。
但就算是這樣也比許多商船水手處境要好,賊鷗號的水手們乾脆就睡在甲板上,不僅潮氣嚴重會得面板病,而且還睡不安穩。碰到浪高的時候,人就會在甲板上跟著海浪的節奏起伏翻滾。
維內塔海軍拿出了最大的誠意,他們精簡了光榮號的船員,連炮手都不要了,只保留下能夠維持戰船運作的水手。還把所有的空間都臨時改造成了艙室——實際上就是把這艘外海艦隊的旗艦給陸軍軍官們當指揮部和宿舍用。
為了確保溝通順暢,海軍方甚至把第三軍團軍團長的艙室安排在了外海艦隊司令的隔壁。正如孔泰爾中校所說,他們是真的很想狠狠揍塔尼里亞人一頓,甚至不惜為此開始討好自己的老對手。
因為是逆風下錨,所以光榮號船身平穩,只是隨著海浪在微微起伏。
安德烈顯然是睡著了,因為溫特斯上面的鋪位傳來了忽大忽小的鼾聲。
巴德在對面的上鋪上,又在看他那本快翻爛了的舊書。
溫特斯感受著船身的運動,抓住了一個船身上浮到最高處靜止的瞬間,使用了飛矢術。
一枚鋼錐從他手裡飛了出去,釘在了船艙門板上。
溫特斯滿意地撥出了一口氣,又抽出了一枚鋼錐。
門板中間一個用刀子刻出來的小圈裡現在插著十幾枚鋼錐,而小圈之外一枚鋼錐也沒有,只有之前練習時留下的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