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岳父了,所以難免殷勤了一些。趙儒對瑞王的態度倒是還算溫和,他並不詢問瑞王的學識一類的,反而與瑞王談天說地,因為瑞王喜歡古董玩物的關係,倒是與瑞王說了不少這些事情,瑞王鬆了一口氣,心情鬆快了許多。可是英王世子像是與瑞王天生犯衝一樣,還沒等瑞王高興兩天,英王世子竟然直接點了瑞王的名字,甚至直接質問,誠帝至今沒有立太子,是不是要立瑞王為皇太弟。英王世子可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誅心,又緊接著質問,瑞王這次舉家離京,莫不是誠帝準備重新做起了永嘉三十七年的事情,所以瑞王提前逃跑了?永嘉三十七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不僅在外當官的人心中隱隱有了猜測,就連很多百姓都開始疑惑起了永嘉三十七年的事情,雖然已經過了二十六七年,可是因為永嘉二十七年事情實在太大了,不僅是蠻夷的威脅,還有英王兵臨京城,宮中的大火,先帝的喪鐘,太子的和眾多皇子的喪事,誠帝登基……比外地的人更加了解情況的是京城中的百姓,一時間雖然沒有人敢多說什麼,可是氣氛已經有些不對勁了。這樣一來瑞王就被推到了人前,除了那次地動外,瑞王這算是趙儒看著瑞王接著說道,&rdo;當然了,你自然可以不回去,比如說受傷或者被刺殺一類的理由。&rdo;瑞王剛是一喜,可是臉色卻很快就變了,看著一臉嚴肅的趙儒,說道,&rdo;如果沒有英王世子開始說的那個皇太弟,這樣自然可以,可是如今,誠帝只會以為是我故意推脫。&rdo;瑞王妃和楚修明也過來了,瑞王妃看了瑞王一眼,就坐在了他的身邊,說道,&rdo;王爺可有決定了?&rdo;楚修明也開口道,&rdo;岳父,你若願意,我護送你和岳母到邊城,就算是到時候誠帝下了聖旨讓岳父回去,我也能保住你們的。&rdo;瑞王眼睛亮了一下,卻又黯淡了下來,&rdo;如今情況,按照誠帝的性子……除非我死或者就被他看管起來,除此之外,怕是都要牽累我母后。&rdo;不管太后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做過什麼事情,對瑞王這個兒子,太后還是很好的,所以誠帝不可能放著母后不管的。楚修明沒有說話,因為瑞王說的不錯,誠帝那個性子,如果遇到了波折從來不會從自身考慮的,只會去遷怒別人,那麼綁著瑞王說話,讓他們離京的太后自然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