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侄看,倭寇如此行事卻是為何?&rdo;季衡盯著那地圖看,過了一會兒才又說,&ldo;倭寇海賊之亂,近十年來一直都有,但之前一直是小打小鬧,朝廷也沒有太過重視,是前兩年開始才漸漸愈演愈烈了,更是從今年福州之案後,海寇開始猖獗起來。其原因,已經十分明瞭,其一是倭國內亂,大批官軍帶著平民賊寇淪為海賊入侵我大雍,其二是吳王之前的手下入海為寇,有兩人力量最為強大,便是徐鐵虎與王啟,兩人之前是同僚,現在卻是分了開來,徐鐵虎整合了沿海一帶的很多小股力量,且大肆從沿海招攬亡命之徒,力量壯大之後便肆無忌憚起來,大肆侵擾沿海內陸,多次劫掠嚐到了甜頭就更加放肆,而王啟帶著吳王那逃脫的第三子楊欽治,佔領了好幾個海島,也是四處招攬人,打起旗號想要立楊欽治為王。海寇之禍,亟待殺一殺他們的威風,不然之後恐怕會愈演愈烈。這次倭寇敢只帶著三千人馬侵犯蘇州,定然是還有後招。蘇州不易攻下,但是向北就有常熟和無錫,向南則是嘉興和餘杭,特別是西邊太湖,太湖廣闊,他們要是搶到了入太湖的船隻,就更是可以無所顧忌,我方官兵就不易追捕。就怕這三千人馬只是誘餌,將餘杭之兵調去馳援蘇州,之後又被分散往常熟無錫馳援,海寇便會有別的力量前來攻打餘杭,餘杭現在有火器廠和造船廠,就怕他們是打的火器廠和造船廠的主意。倭人一向是劫掠了就走,不該會考慮朝廷新設的火器廠和造船廠,會考慮火器廠和造船廠的,只有海寇如徐鐵虎和王啟等,他們的本意不僅是想要劫掠,更想的是攻回陸上來,圖謀的是長遠,自然是想要摧毀朝廷的火器廠和造船廠。這樣也算是消減了朝廷的力量,讓我們沒有儘快入海的力量。所以,這次該是倭寇和海賊聯合起來了。&rdo;季衡這般一說,汪秉直也就反應過來了。 他倒沒想到季衡竟然有如此深的思量,心裡不由生出佩服,又見季衡面無表情眼神深沉,便又在心裡打了個突,心想如此之人,幸好他之前沒有和他當面鬧僵。汪秉直於是就道,&ldo;若真是如賢侄所說,此次倭寇施的是調虎離山之計,那我們要做的,便是將計就計了。&rdo;季衡點頭,&ldo;正是如此。&rdo;兩人商討了一陣,幾位參將和都指揮使便到了。前去傳喚他們的兵士,當已經將蘇州被海寇進犯的事情對他們說了,所以每個人都是神情嚴肅。參將劉毓玄最是沉不住氣,進門就說,&ldo;汪大人,季大人,倭寇進犯蘇州,卑職願帶兵前往解蘇州之圍,此事宜早不宜遲,不然蘇州就怕被攻下了。&rdo;另一參將歐陽樊也道,&ldo;正是如此,此事宜早不宜遲,我軍當立即前往蘇州,正好趁著倭寇沒有逃竄開,與蘇州內守軍裡應外合,形成合圍之勢,將倭寇殲滅。&rdo;趙致禮倒是沒有說話,發現季衡朝他看過來,他才說道,&ldo;從蘇州往哪邊都容易逃竄,蘇州附近河道眾多,更是緊鄰太湖,倭寇要是搶到船隻,怕是不好追捕。這次恐怕不僅是兵貴速,還要想想如何形成合圍之勢。&rdo;季衡點了點頭,便將他的猜測說了出來,房中的參將們平常都是殺敵之人,卻是沒有那種拐彎抹角的心思的,所以季衡提出來,他們最開始甚至是面面相覷,然後想了一想,又覺得季衡所說有道理。那劉毓玄便問,&ldo;照季大人這般說,此次倒不能簡單去做馳援就行了。&rdo;汪大人道,&ldo;所以此次恐怕是場大戰,我同季大人商議之後,便準備將計就計。&rdo;汪大人便把之後的計策和安排說了,還是派趙致禮帶領趙家軍往蘇州馳援,因為趙致禮的趙家軍名頭甚大,要是他不帶兵前去馳援,恐怕海寇也不會上當。趙致禮前去馳援後,要是倭寇逃竄,他便也追擊,不過不必追擊過深,然後在另外一股海寇主力登岸往餘杭來時,他直接回防,並且堵住海寇往海中回返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