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麒兒朝另一邊看了看,皇帝正在給釋迦牟尼佛行禮,行禮之後就起了身,站在了一邊。楊麒兒移動跪麻了的腿,對著皇帝行禮,&ldo;兒臣拜見父皇。&rdo;皇帝說道,&ldo;佛前不必多禮。&rdo;楊麒兒這才又轉向季衡,說道,&ldo;阿父,是我自覺無力,除了向佛,兒臣心中無法裝下其他事。&rdo;季衡道,&ldo;你這不是懦夫所為嗎?&rdo;楊麒兒伸手握住季衡的手,道,&ldo;兒臣有愧,對不住父皇阿父的教養。父皇阿父將太子尊位交給我,將江山社稷交給我,但我卻只想推卸這份職責。兒臣自覺無法擔起這份大任,懇請父皇阿父能夠將太子位交給三弟,三弟比我更能勝任這份職責。兒臣心性太弱,將這份職責推給三弟,兒臣也愧對三弟。&rdo; 季衡道,&ldo;你為什麼要這般想。若是隻是因為張氏和她所出的長子,以及珍兒沒了,你就這般心灰意冷,我實在不能理解。我不相信我的兒子,連這份傷痛都承受不住。&rdo;楊麒兒看著季衡,搖頭道,&ldo;兒臣的確是覺得三弟更適合做太子,繼承這份大業。阿父,您說過,這是楊家的天下,更是天下百姓的江山,能夠將這江山治理好,是咱們楊家男兒的職責。阿父,我一直記著您的話。但是,將太子之位讓給更適合它的人,更能勝任它的人,這也是一份職責。阿父,您也曾說過,進取,和退讓,都是一種美德,只看是在什麼時候而已。&rdo;季衡道,&ldo;你心裡真是這般想的嗎。&rdo;楊麒兒說,&ldo;兒臣一直是這個意思。父皇阿父你們之前去西山行宮避暑時,三弟在我身邊輔佐我監國,我便看出三弟比我更適合繼承皇位了。三弟和我一母同胞,我們感情深厚,他代替我在將來接替父皇治理這個江山,我也能夠放心,甚至比我自己還放心。肯請父皇和阿父成全於我。&rdo;季衡靜靜看著他,殿裡繚繞著檀香的味道,夕陽的光從窗戶斜灑進殿裡,穿透灰塵,光塵共舞,落下一片深邃和幽靜。季衡看向皇帝,皇帝站在那裡,神色深沉,說道,&ldo;麒兒,你是因為要為歆兒讓位才想著剃度出家嗎?&rdo;楊麒兒看向皇帝,又垂下頭,說道,&ldo;其實兒臣心中本就對佛理很是嚮往,能夠有一個地方一片幽靜供我參禪,我便十分歡喜。&rdo;楊麒兒的回答,其實已經說明他是為了給歆兒讓位才要剃度出家,而且,要是他不剃度出家,現在追隨他的那些臣子,心裡又該有多不服氣三皇子上位。殿裡的三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季衡說道,&ldo;你還有妻妾在,有你父皇和我,你能夠放下嗎?你當知道,你的父皇和我,不會壓不下這件事情,並不是非要你出家才行。若是你因此出了家,不僅你父皇和我無法放開心懷,歆兒也會放不開心懷,麒兒,你明白嗎?&rdo;季衡只這一番話就讓楊麒兒愣在了那裡,他看著季衡,他如何願意讓他心心念唸的阿父心中生出如此疙瘩,他垂下了頭,道,&ldo;兒臣明白了。&rdo;季衡說道,&ldo;你是楊家男兒,便沒有這般避世的道理。喜歡佛理是一回事,但是剃度出家卻是另一回事。&rdo;楊麒兒握住季衡的手,將自己手上的佛珠挽上了季衡的手腕,然後他轉向正前方向,對著低垂著眼俯視眾生的釋迦牟尼佛行了跪拜之禮,在低聲的唸唸有詞之後,他向季衡伸了一下手,道,&ldo;阿父,您恐怕得扶兒子一把,我要站不起來了。&rdo;皇帝親自過來把楊麒兒扶了起來,兩人長得極像,甚至身高都是一般高,季衡看著兩人,心漸漸地定了下來。蘅蘭宮。楊歆兒從父皇嘴裡聽到他要改立自己為太子時,不由十分震驚,&ldo;父皇,請您收回成命,二哥身為太子,並未有任何過錯,為何要褫奪他的太子位改立我。&rdo;看皇帝因他的話神色絲毫不變,已經是完全認定了這件事的樣子,楊歆兒只好又轉向了季衡和楊麒兒,&ldo;阿父,二哥,你們說話呀。為什麼會立下此事。&rdo;季衡道,&ldo;不是褫奪麒兒的太子之位,是他想將這個位置讓給你。&rdo;楊麒兒也說,&ldo;歆兒,是哥哥懇請你接下這個位置,代替我擔負起這份職責。&rdo;楊歆兒一向沉穩鎮定,這是他第一次這般失態,他站起身來大聲質問為何要如此。皇帝和季衡沒有給他答案,他們知道楊麒兒的言語會比兩人的話更起作用,所以他們從屋子裡走了出去。房間裡只剩下了楊麒兒和楊歆兒。楊歆兒要去將皇帝和季衡拉住,楊麒兒卻過來把楊歆兒拉住了,楊歆兒力氣很大,楊麒兒怕他掙脫,只好把他死死抱住了,把他又抱又推地弄到了椅子上去坐下,自己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