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星期後的清晨,
芝加哥政府大樓外的中心大道,
嘈雜的腳步聲與汽車鳴笛聲吵醒了還在睡夢中的居民,
開啟窗戶,
十餘輛卡車緩慢朝著政府大樓的方向開去,車頭懸掛著用墨水潑濺的標語,後視鏡捆綁的美國國旗被劃上了一個大大的叉。
無以計數的人潮緊跟著卡車的步伐,揮舞著手中的抗議標語,對著周遭的路人大聲宣傳道:
“讓安德魯下臺,我們需要一個說到做到的美國政府!”
“經濟不是低工資的理由,我們有權利拿回應屬於我們的待遇!”
齊聲吶喊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觀望,聲勢浩大的佇列讓許多匆匆趕來的報社記者不約而同的拿起照相機對著遊行隊伍拍照。
快門聲、卡車的轟鳴聲、工人的吶喊聲被揉捏在一起。
整條街伴隨著嘈雜的聲音,被越來越多的人流和卡車堵成了一鍋粥。
有幾個膽子大的記者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大熱點,壯著膽子拿起照相機小跑到佇列前列,對著一個代表模樣的人問道:
“這位先生,請問你們都是卡車工人嗎,請問你們為什麼要組織這場遊行罷工?”
面對記者的提問,
代表思索片刻扭頭回答道:
“我們都是芝加哥的卡車工人協會的會員,為什麼要組織遊行罷工?很簡單就同我們說的一樣,我們只是在爭取我們該有的利益。”
“自經濟危機以來,我們的工資一降再降,工作量一加再加,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我們這的所有人都只能拿到三分之一。”
“如果再不為了自已的權益努力,我們早晚有一天會餓死在自已的工作崗位上。”
“同時不僅僅是我們,我在這號召全美所有遭受權益侵犯的工人們,一起走上街頭爭取我們該有的東西。”
刺眼的閃光燈在街道兩側響起,
記者小跑的同時,手中的鋼筆一刻不停的在隨身筆記本上記錄。
政府大樓前的警衛自然察覺到遠處的情況,
將警車橫放在大樓前當做臨時障礙物,就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所有努力。
掏槍、阻攔?
不好意思,他們只是有槍難道遊行隊伍沒槍嗎?阻攔那就更不可能了,對面開著卡車過來,就算他們想攔也攔不住啊。
老老實實地等支援才是最好的應對方法。
一個隊長模樣的警衛拿起話筒,
還沒等他撥過去,電話鈴聲先一步響了起來:
“我是查克·皮克曼,芝加哥警局局長支援馬上到,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準開槍,不準阻攔。”
看著被卡車撞開的警車,和逐漸湧入政府大樓的罷工人群,隊長顫顫巍巍的問道:
“局長先生,他們已經進入政府大樓,市長先生和一眾政府官員可能還在裡面開會,我們還是不用阻攔嗎?”
查克嚴聲道:
“服從命令警員!”
......
芝加哥的罷工熱潮並沒有隨著佔領政府大樓而結束,反而隨著將這股熱潮推往了全美。
在各個大幫派的運作下,
一批又一批罷工人潮出現在美國各個城市中,底特律的汽車產量因為汽車工人的罷工削減了一半以上。
在紐約各個幫派花費重金運作下,
紐約的食物價格隨著全城卡車工人的停擺隨之水漲船高。
在這種風潮的影響下,
許多因為經濟危機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工人也不約而同的加入到了這場大罷工,鐵路工人、煤礦工人。
甚至不僅僅是工人,
許多失業者帶著對政府與現有經濟政策的不滿,加入到了這場愈演愈烈的浪潮中,在人潮中肆無忌憚的宣洩著自已情緒。
媒體的看法兩極分化嚴重,
“這是一場民主的行動,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全美有近五成以上的工人沒有享受胡佛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資水平與最低工作時間, 人們罷工、遊行無疑上在為自已生存討一個說法!”——《世界日報》。
“我們應該支援工人維護自已的利益,胡佛和安德魯在經濟問題給全美撒了一個大謊,這次遊行無疑是給了這群騙子最好的一巴掌!”——《民主黨人》
“不合時宜的罷工既違背了自由市場的基本法則,又斬斷了好不容易步入正軌的美國經濟,這種方式無疑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