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桔不由一陣難過,如果沒有秦家,寧家那些表姑娘……可命就是這樣,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補償。&ldo;外祖父他們什麼時候能到京城?寧家宅子得派人過去收拾收拾吧?&rdo;不想男人太自責,阿桔努力將他的心思往旁的事情上引。看出妻子的擔憂,趙沉笑了笑,摸摸她臉道:&ldo;放心,我都派人安排下去了,他們三月底到,你把各家家眷記熟就行。阿桔,還是那句話,趙家欠他們的會我跟父親儘量補償,但如果有人故意給你氣受,你也不用忍氣吞聲,你跟孩子們不欠他們。&rdo;他自己受委屈沒關係,但他不會讓妻兒跟著受委屈。☆、寧家一族回京,趙沉早就派了人在路上照應侍奉,因此他對一行人的行程瞭如指掌。寧家抵京前一日,趙沉請郭夫人來自家用晚飯,郭毅父子出宮後更是直接來了這邊。飯後寧氏讓阿桔領著林竹先去哄孩子睡覺。阿桔知道他們要商量明日接人一事,左右有什麼結果趙沉都會告訴她,現在便先去哄孩子們了。林竹懷著身子也不宜操勞,牽著外甥女跟在長姐身旁。廳堂裡丫鬟們都退了出去,趙允廷看看妻子,對郭毅道:&ldo;明日我跟承遠去接人,你們呢?&rdo;郭毅平時雖然一直都故意跟趙允廷對著幹,心裡還是欽佩這個妹夫的,此時也沒心思落井下石嘲諷趙允廷,嘆口氣道:&ldo;子敬媳婦身子重留在家裡,我們都去。&rdo;郭家對寧家,沒有趙家的那份愧疚,但那畢竟是岳父岳母,多年未見,他身為半個兒子,理該陪妻子去接人。 寧氏低頭不語。郭夫人牽著人走到偏房,小聲勸她:&ldo;你的事只有祖父,咱們爹孃還有晉書知道,現在寧家那麼多人,你去接,被有心之人猜出來再傳出去就不好了。過陣子再找機會探望爹孃啊,他們都知道你的苦,你別自己怪自己。&rdo;當年的事,該怪秦家,也可以怪趙家惹出事端,唯獨不該怪她這個妹妹。&ldo;我想他們了。&rdo;寧氏靠在姐姐懷裡無聲哭了起來,&ldo;以前祖母最疼我,可我連她過世的事都不知道,祖父都快八十了,還要受車馬勞頓之苦。爹爹跟娘也快六十了,不知道頭髮白了沒……還有三哥三嫂……&rdo;寧晉書在整個寧家晉字輩裡行三,在二房則生在郭夫人姐妹中間。郭夫人扶正妹妹,紅著眼圈道:&ldo;爹爹跟娘都不怪你,晉書若是將氣撒在你身上,我就當沒有過那個弟弟,你也不用認他當哥哥。&rdo;大房三房她不管,雖然都姓寧,到底隔了一層,但弟弟跟她們一母所生,他若是跟外人一樣不講道理埋怨妹妹,她一定會站在妹妹這邊。次日上午,兩家人早早去城外等候。沒過多久,安王妃帶著跛腳的唐舉也來了,馬車停在對面,與趙郭兩家涇渭分明。日上三竿時,十幾輛馬車不緊不慢行了過來。其實邊關苦寒,如今皇上把寧家的宅子還了回來,裡面一應器具俱全,寧家人除了衣物基本沒什麼行李可帶,但架不住他們人多啊。老太公有三個兒子。大老爺家兩個舅爺,三個表兄都已娶妻生子。二老爺家只有寧晉書一個舅爺,膝下一子二女,長女已經出嫁,兒子寧德是同輩最小的,二十五歲,娶妻張氏兒女成雙,此外表姑娘寧宜芳十六歲尚未出嫁。三老爺家人口最為簡單,夫妻倆子嗣艱難,在京城就只有一個女兒,到邊關後又添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四舅爺寧晉堂,輩分高年紀小,才十四歲。十幾輛馬車浩浩蕩蕩而來,慢慢停下。人多,卻異常安靜,只有幾個小孩子興奮地喊了幾句京城,很快又被同車的父母壓下。沒有人下車,只有老太公挑起了車簾子。三家人趕緊見禮,女眷裡安王妃悄悄往後望,郭夫人望著祖父淚盈於睫。老太公髮鬚皆白,臉色發黃,畢竟趕了一個多月的路,年紀輕的都吃不消,更不用說他老人家了。但他目光矍鑠,徐徐掃過眾人,多看了郭子敬趙沉兩眼,便對郭毅趙允廷道:&ldo;今日我們搬家,沒空應酬你們,明日得空的話再過來看看吧,咱們一起吃頓飯,聊聊家常。&rdo;聲音有些疲憊,但平靜若水。郭毅趙允廷都熟悉老太公,恭敬應是。郭夫人顫著音求道:&ldo;祖父,我跟你們一起回去吧,孫女給您捶腿消乏。&rdo;老太公笑了笑,招手示意大孫女上來:&ldo;好啊,祖父就想著你呢,你娘那車坐不下了,蓮容跟祖父坐。&rdo;郭夫人立即喜笑顏開,在兒子的攙扶下上了車。安王妃也想說什麼,老太公已經把車簾放了下來。安王妃咬咬唇,牽著兒子朝王府馬車走,決定跟在車隊後面,難得見面,她今日一定要看看爹孃。唐舉卻是一點都不想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