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一直沒有說話,一是把自己從爭論中隔離出來,保持威嚴和體面,二是觀察李隆基的態度。
李林甫辦事,是看李隆基的臉色。
李隆基處理事情一般等其他人先說。
在今日上朝之前,李林甫其實已經很清楚李隆基的態度。
畢竟昨晚彙報的時候,李隆基已經表態了。
之前也私下說撤掉了建寧郡王所有職務。
這些都在向外面釋放一種訊號:聖人要全面收回建寧郡王所有的權力了。
進一步延伸到這一次崔家與江東的矛盾,聖人自然會藉此機會,來處理江東的人事。
這種權術,是很經典的帝王權術。
如果李林甫連這一點都猜不到,那可以說白在中樞十幾年。
李林甫是打算借這個機會,把火燒到太子身上。
可自從李倓進殿,開始把矛頭對準自己的時候,他就覺得不對勁。
因為按照之前的風聲來看,這位建寧郡王敢如此,必然會遭到聖人的嚴厲呵斥。
今日這場朝會,本就已經定了調。
但調子卻轉了個彎。
這個彎轉得悄無聲息,轉得讓人猝不及防。
面對李倓此時咄咄逼人的追問,李林甫不得不回答了。
李林甫說道:“建寧郡王之事,乃是天家之事,還請陛下聖裁。”
這種話,當年在廢李瑛的時候,李林甫說過,當年在立太子李亨的時候,李林甫也說過。
李林甫對於皇儲之爭,有自己明確的戰術。
可以不斷攻擊李亨,但自己絕對不親自出手。
一旦到最後關頭,牽涉到太子之事要下決斷的時候,必然說“這是天家之事,做臣子的管不了”。
這是唐代大臣,少有人能玩明白的一點。
李隆基尚未表態,李倓卻反問道:“右相說這是天家之事,該由陛下聖裁,那剛才大理寺少卿劉壁可是在陛下聖裁之前,跳出來直指本王謀反!這是不是有違了君臣之禮呢?”
劉壁氣得當場想打人,但更多的是害怕。
他沒想到,這位建寧郡王是見縫插針主兒。
連他媽的認個錯,還要把自己給帶上。
“確實是!”李林甫變得嚴厲起來。
李倓追問道:“那該如何處置呢?”
李林甫神色淡然地對李隆基說道:“應該革職查辦。”
劉壁當場嚇得神色慘然,跪在地上求饒。
周圍其他大臣更是大氣不敢出一個。
到這個時候,都發現不對勁了。
昨晚不是放出風聲,說今早這朝會是來整建寧郡王,扳倒太子的嗎?
怎麼現在這個局面全然不同?
這風向不對!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李隆基的發話。
“免職查辦。”李隆基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就像一個老頭早上去買菜,發現有一根蔥有點問題,隨手就扔了一樣。
劉壁想說卻不敢多說。
再說就不是罷免官職這麼簡單,而是去嶺南吃荔枝,或者去夜郎打卡。
劉壁恭恭敬敬道:“謝陛下恩典。”
隨即李隆基又說道:“先將崔晉帶下去。”
陳玄禮立刻安排人,把人先帶走。
緊接著,李隆基說道:“崔皓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李倓說道:“崔皓之死,與崔晉之死如出一轍,只是雙方論道,臣並未有意要殺人,還請陛下責罰。”
“既然是論道,那邊不算殺人。”李隆基當場就給了一個定調。
“謝陛下明察!”
一邊的李亨,心中總算鬆了口氣。
關鍵時刻還得靠這小子。
李亨:吾兒李倓有大帝之資!
李隆基又淡然說道:“古之善政,貴於足食,將欲富國,必先利人,為國之道,莫不家給人足,聖人積不涸之泉,王者用無窮之府,清淨之政,同歸清淨,共守玄默。”
這話其實是當初他與韋堅議政之時所說。
李隆基崇尚的是道家治國,是無為而治。
將欲富國,必先利人。
意思是想要國家富強,必先使民眾富裕。
這是李隆基年輕時候的治國理念。
國富民強中,他選擇了民強在先。
也始終遵守著李世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