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下午的時候,尹子琦失去了耐心,他認為令狐潮的這一招沒有任何用。
不過這個時候不是找令狐潮麻煩的時候,他打算拿下雍丘後,再好好找令狐潮算賬。
畢竟白白浪費了他一天的時間。
於是,尹子琦下令開始攻城。
這天下午,尹子琦命令弓箭手列陣,朝城頭射箭。
密集的箭矢如同狂風暴雨一樣衝擊在雍丘城的西城樓上,箭頭釘在木製的盾牌上,發出一聲聲清脆的響聲。
城頭的木頭上也插滿了箭矢,包括城後面也落滿了箭矢。
這樣的弓箭,叛軍一共射出去數萬支。
當天,叛軍沒有繼續攻城,而是駐紮在了城外。
第二日一大早,叛軍又開始射箭。
可怕的箭雨讓人喘不過氣來。
箭雨結束之後,叛軍的戰鼓聲響起。
一輛輛連夜趕造出來的雲梯被推出來。
這種雲梯可不是張通晤攻打清河時候的那種簡易的雲梯,而是非常標準的攻城雲梯。
主梯的底架做成一個六輪車,主梯固定在底盤上。
起到了簡化架梯程式、縮短架梯時間的作用。
其次,增加一個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上一對轆轤。
登城時,雲梯可以自由地上下移動,既節省了人力,又增加了器具的靈活性。
攻城時,只要把車停靠在城下,在主梯上架梯,就可以順著梯子登城了。這種改進減少了敵前架梯的危險和艱難,又減少了雲梯被敵人過早破壞的機率。
此外,副梯也有多種形式,如飛梯、竹飛梯、躡頭飛梯等。
副梯的多樣性,使登城更簡便,更迅速。
當叛軍開始推車前進的時候,城頭的唐軍開始射箭,箭矢插滿了雲梯和地面。
叛軍士兵躲在雲梯下面的底架裡,後面的人推著底架,躲避著箭矢。
城頭的戰鼓聲響起來,守軍們在軍官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行動。
顏真卿本人在親自在城頭指揮。
陣陣風浪吹過,空氣中有汗水和鮮血的味道。
無數的喧譁聲翻騰起來。
等二十架雲梯抵達城樓下後,城牆上頓時石頭如雨般落下。
砰砰砰……
砸在底架上,將底架砸得斷裂。
有的石頭砸進去,裡面傳來慘叫聲。
有的石頭被彈回來。
雲梯快速放出去後,豎起來,靠在了城頭上。
“靠上了!攻城!”
叛軍的指揮官大喊,一個個凶神惡煞的叛軍,從裡面衝出來後,手腳並用,快速爬雲梯。
上面的石頭繼續往下。
接下來的箭矢。
“快!弓箭手跟上!”
“放箭!”
叛軍的後方,弓箭手快速列陣,在他們的人尚未爬上城頭之時,後方的弓箭手對城頭砸石頭和放箭的唐軍展開了密集的箭雨覆蓋。
無數箭矢從天而降。
有人被射中胸口倒地大叫,有人被射中咽喉當場斃命。
這樣的覆蓋,對打擊城頭唐軍的反擊,作用非常明顯。
唐軍的反擊短暫被削弱。
“停!”
叛軍的令旗揮了揮。
這時雲梯下面的叛軍士兵明顯加快了速度,快速往城頭上爬,在前面好幾人被擊中後,後面的人爬到了城頭上。
不過城頭上都已經架好了有兩米高木架。
叛軍想要從木架的空隙中爬進來,短暫的時間雙手就無法伸展開,成為木架之間的魚肉,任唐軍宰割。
如果叛軍想要爬上木架,從木架上再跳下來,爬木架的這個過程,就相當於自己的身體暴露在唐軍的攻擊下,成為移動不快的活靶子。
城頭的木架顯然給叛軍攻城造成了極大的阻力。
一個個原本已經爬上去的叛軍,從上面追下去摔死。
這種粗暴的攻城經歷了大半個時辰,除了一部分人登上城頭,被城頭的唐軍圍毆致死以外,其他的連城頭都沒有爬上去。
中午,城頭下已經有大幾百名叛軍士兵的屍體。
叛軍主營方向傳來鳴金收兵的聲音。
尹子琦不敢再打下去了,若是繼續這樣打下去,恐怕今天要丟一千多人在城下。
見叛軍收兵之後,城頭唐軍歡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