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請辭。
但老規矩裡也有再三邀請。
這個邀請的任務當然就交給我們忠君體國、為天下蒼生著想的楊國忠了。
楊國忠一臉義正辭嚴的嘴臉說道:“叛軍來勢洶洶,河北、中原危如累卵,百姓飽受戰亂之苦,臣身為宰相,每每想到此,夜不能寐,痛不欲生,建寧郡王不僅擊退了敗軍,還穩住了長安局勢,眾望所歸,臣冒死請求!”
對李隆基說完這番話後,楊國忠轉身就公開對李倓喊話:“民間早就傳聞大王您應該擔任天策上將,以定叛亂,而安天下,大王若不受,豈非置天下萬民不顧乎?”
“我身為宰相,寸薄之才,實愧難當,只願大王能擔此重任,否則我只能一頭撞死於大明宮前!”
看著楊國忠派人送來的信,李倓一邊感慨楊國忠的臉皮,一邊感慨著,這他媽的絕不是楊國忠親筆!
當然,李倓再一次拒絕了。
“倓愚鈍,既無定國之能,亦非安邦之才,承蒙聖人垂憐,幸得揚州之吏,十數萬之兵,卻無半寸之功,安敢接此大任?”
“怕黎民非議,恐諸公不服!還望聖人收回成命!”
懂行的人,只從李倓的話聽出了一個意思:天策上將是本王的,但你們得讓長安那些反對者先閉嘴!
第三次,據說楊國忠真的去大明宮前要把自己撞死。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楊宰相撞個牆,現場居然有許多官員。
還有一些官員拿著小本本記錄著細節。
宰相哭著喊著要撞牆,官員們哭著喊著讓宰相不要撞牆。
宰相哭著喊著讓官員們不要攔著自己,官員們哭著喊著讓宰相不要撞牆。
宰相哭著喊著說如果不讓我撞牆,你們就去告訴建寧郡王,讓他接受天策上將。
官員們哭著喊著說我們一定去求建寧郡王。
五月初五,李倓在長安上下一致的要求下,接受了聖人的冊封,成為大唐第二個天策上將。
本來楊國忠還想讓李隆基再賜李倓一個秦王的。
但天策上將已經算破例,秦王不可能了。
於是接下來,李倓在諸多方面的壓力下,接受了天策上將這個職位。
並且,李隆基讓他搬出百孫院,給他賜了一座獨立的王府。
這是為天策府開府做準備,大唐的天策府有一個特點:許自置官屬。
也就是說有獨立的人事權。
當然,還有獨立的兵權。
據小道訊息傳言,前兩天有一個叫李慕的官員,是安祿山的細作,假傳陳玄禮的命令去調動禁衛軍。
好在我們勇敢、智慧的天策上將及時趕到,制止了細作無恥的行徑,識破了安祿山的陰謀詭計,再一次拯救了長安。
李慕被判定為細作之後,標誌著李倓手裡兵權的進一步穩定。
五月初六,李隆基召見了幾個重要的大臣,包括太子,以及剛剛開府的李倓。
這一次主持議事的竟然是太子李亨。
這在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
前一天正式冊封李倓為天策上將,第二天讓太子主持議事。
顯然,李隆基也知道自己大勢已去。
在這個時候,他還頑固不化地握著權力,已經沒用了。
不如體面一些,讓大家看到,是他聖人自己主動放權的。
如果不主動,下一次可能就是被動了。
“叛軍尚在潼關之外,河北和中原諸州郡現在在叛軍的掌控中,今日還請諸位來說說,接下來如何消滅叛軍。”
李亨儘量使自己坐得筆直,看起來更有威嚴一些。
“啟奏陛下,啟奏太子殿下,臣以為,我們在潼關擊退叛軍,叛軍躊躇不前,正是士氣低迷的時候,我軍應該集結精銳,出關直逼洛陽,一戰而復洛陽!”
李倓瞥了一眼站出來說話的這個人。
大概五十幾歲的樣子,氣質儒雅,看起來就是那種讀了許多書的人。
他是大唐刑部侍郎房琯。
房琯只是刑部侍郎,按理說是沒有資格參加今天的議事的。
但是他卻參加了,並且還第一個提出了這樣的意見。
這個意見立刻得到了一批人的響應。
但這個時候,另一個人站了出來。
這個人一身素衣,看起來不像一個官員,倒像是一個道士。
約莫三十左右,模樣俊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