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細鹽(1 / 2)

提煉精鹽並不難,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都會。

古人原本就掌握了製作生石灰的方法。

“郎君準備這些是做什麼呢?”劉晏好奇地問道。

“製鹽。”

製鹽?

劉晏和武意對視一眼,都感到奇怪。

石灰能夠製鹽?

而且郎君你讓我們拿來一大堆鹽,然後說你要製鹽?

這個邏輯,我就不太懂了。

武意想要打破尷尬的局面,他友善地說道:“我聽聞蘇州一帶用海水製鹽,郎君,我去準備一些海水來。”

“不用了,這些鹽夠我製鹽了。”

武意看了看劉晏,劉晏也表示不懂。

“郎君是要用鹽製鹽?”

“我要制的鹽,關鍵不在於製鹽,而在於提煉。”

“提煉?”

“這種鹽非常粗糙,口感苦澀,我要製作細鹽。”

“細鹽?”

這下劉晏和武意都震驚了。

細鹽據說在唐朝已經有了,不過這玩意兒就像21世紀初的智慧機器人一樣,一是產品沒能完全合格,二無法大規模商業化生產。

大唐有105個產業的縣,這個數量不算少了,否則天寶年間的鹽價怎麼會低到一斗10文錢?

而且海鹽在大唐算是比較普及,每年海鹽的生產有600萬石,主要集中在江淮一帶。

另外,河東、關中、隴右、河西一帶,主要生產池鹽,這是唐代以前古代王朝最常見的生產方式。

其中以關羽的老家解州最為知名。

關內道也有許多產鹽的地方,這些地方在宋朝的時候,還被一個鹽販子集團所佔據,成了主要收入來源,並且割據一方,與宋朝對抗了一百多年,最後連成吉思汗都死在了征討他們的戰役中。

還有一個地方也產鹽:蜀中。

劍南道每年產鹽大概1200萬斤,足夠滿足劍南道所有人對鹽的需求。

綜上所述,大唐不缺錢。

可是大唐缺好鹽,健康的鹽。

這個時代的食用鹽,可不僅僅口感苦澀,裡面還含有氯化鎂,吃多了對人體是有害的。

李倓也不多說,只讓他們在一邊瞧著。

他讓人將那些大塊的海鹽全部放入大水缸種溶解。

隨後又命人給石灰加水,石灰融入水中,變成飽和的石灰乳液。

這一系列操作,劉晏和武意都還不明所以。

更讓人不解的是,李倓隨即命人將飽和的石灰乳液加入了融有海鹽的大水缸內。

不多時,命人將水缸那的水倒掉,雜質過濾掉。

等這一系列的工序做完,剛才的海鹽,已經變得更加白淨,而且顆粒更小,看起來更柔和。

向來情緒穩定的劉晏看到後,徹底不淡定了。

“這是細鹽!”他的眼中充滿了震撼,“這真的是細鹽!”

劉晏太清楚細鹽的價值了。

更重要的是,整個過程看起來非常簡單。

比造紙和紡織更簡單!

這說明可以快速產業化。

見劉晏如此興奮,李倓卻潑冷水道:“還沒有完成。”

“還沒完成?”

“裡面還有一些雜質。”

劉晏卻忍不住用手去抓了一把,很認真地說道:“哪裡還有雜質,都很好了,比我們平時吃的鹽好很多。”

確實還沒有完成,至少對於21世紀的穿越者來說,這種鹽依舊不夠精細。

但基本上沒問題,李倓舒了口氣,接下來就靠它震驚整個大唐了。

“再曬一曬,然後蒸餾,會更好。”

“何為蒸餾?”

“一種提煉鹽的辦法。”李倓也沒有過多解釋,這事等操作之後,劉晏就懂了。

如果是剛才,劉晏絕不相信李倓這話,但此時,他卻深信不疑。

“武二郎。”

“小郎君。”

“安排一下。”

李倓簡單交代了幾句,武二郎便帶著人下去安排。

第二日,劉晏正在辦公,他在安排蘇州的紡織產業。

“劉公。”

“何事?”

“外面有人自稱是顧陸朱三家的人,聽聞您新任刺史,前來拜謁。”

劉晏沉思了一下,說道:“請他們進來,在前面會客室等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