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四州之局面隨著顧陸朱三家的家主被殺,一時間風雲激盪。
數日下來,官方邸報先後開始在各縣貼發,公佈顧陸朱三家的罪狀。
一時間,各地震驚無比。
訊息傳到蘇州,顧家、陸家、朱家的人,無不痛哭流涕。
其他各縣地方大家族聽聞皆憤慨不已,但一時間並不敢再有所行動。
正月初九,李倓召集了元載、杜甫和劉晏,劉婉和劉志也到了,還有高進。
李倓直言不諱地說道:“聖人給了我許多權力,給得多,要的自然就更多今年要交一千萬貫上去。”
“這一千萬貫,需要我們彼此配合,錢監鑄錢最多能鑄到150萬貫,紙價下降,今年我們必須在淮南道和江南道把澄心堂鋪開。”
眾人神色凜然,一千萬貫自然不好賺。
以前整個大唐一年的財政收入才一千一百多萬貫,現在只是江南道和淮南道就要出一千一百萬貫,而且不包括之前的各種稅收。
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事情。
劉晏出列說道:“目前揚州、潤州、常州、蘇州,這四州政令已經暢通無阻,四州官府目前掌握的造紙廠一共有10個,若是算上蕭家的五個,可以供我們調配的一共有十五個,每一個造紙廠,一天可以出四萬張紙,每天一共可以出六十萬張紙,其中一半的紙可以售賣到河北、河南、淮南各縣,每一張紙平均賣家15文,收入是9000貫,除掉所有開支後,剩下1800貫,按照這樣的規模,一年的收益是六十五萬七千貫。”
聽到這個數字,已經有人興奮起來了。
劉志是這樣說的,他說道:“那在各地再增設澄心堂,規模翻十倍,我們的收益豈不是就直接到了近700萬貫?”
劉晏搖了搖頭說道:“生意不是簡單的加減乘法,就目前調查情況來看,地方上已經有不少人開始用竹子造紙,造紙量雖然比不上我們,但是在快速增長,我們再過去置辦,已經沒有優勢。”
“我們的造紙價格更低。”
“那需要建立起一定的規模,這需要時間,要在如此廣袤的地方,建立起揚州澄心堂這樣精細化的產業,至少需要數年時間。”
“那談談雲秀坊。”元載說道,“雲秀坊織出絲綢,絲綢就是錢。”
劉晏點了點頭,取出另一份賬本。
他說道:“目前揚州有云秀坊七處,每一處有五十座紡車,以水力推動,每一座紡車一天能織出三匹,每一天一共能織出1050匹,其中有布,也有絲綢,相當於300貫左右,我們的淨收益為150貫,一年大約是五萬五千貫。”
“蕭家的呢?”元載立刻問道。
“蕭家一天能織出600匹,相當於180貫。”
“杯水車薪啊。”元載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江東民間有許多紡織園。”劉晏又說道,“我派人仔細調查了揚州的紡織園,有20處大規模的紡織園,還有許多家庭自己的紡織,供應的布料和絲綢,目前產出是我們的五倍。”
“這樣的規模也不算多。”元載依然搖了搖頭,“要在各地陸續建立雲秀坊,是需要時間的。”
眾人陷入沉默中。
一千萬貫超出了歷來的認知,就算雲秀坊這種超級印鈔機,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全面建起來的。
過了一會兒,李倓說道:“鑄錢監今年鑄造一百五十萬貫,雲秀坊分兩百萬貫的任務,澄心堂分兩百萬貫的任務,一共五百五十萬貫。”
“還差四百五十萬貫?”劉婉說道。
“我有辦法。”
眾人都疑惑地看著李倓。
四百五十萬貫可不是小錢,不是說一句有辦法就能解決的。
“製鹽。”
“製鹽?”元載眼睛倒是一亮,可面色隨即又有些變化,“郎君,現在市面上的鹽並不缺,我們如果要製鹽,很難與民間那些鹽商去競爭。”
“我知道,今年我預估靠賣鹽賺四百萬貫。”
“這恐怕……”杜甫也聽不懂了,雖然他是個外行,但還是忍不住問道,“靠賣鹽能賺這麼多錢麼?”
要知道,與之前的歷朝歷代不同,大唐的鹽不是轉賣,朝廷不干涉製鹽,只管控品質和價格。
真正轉賣,是安史之亂之後,第五琦提出了禁榷法開始。
這就意味著大唐的鹽,百花齊放。
《新唐書·食貨志》記載:天寶、至德間,鹽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