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聖三年上元節過後,長安城的時政又變得非常熱鬧起來。
據說去年年底的刺史案,有了新的進展。
以王鑄為首,牽涉進來的五十多名刺史,先後接受了大理寺、刑部、御史臺的審查。
有指使地方官吏瞞報田畝的,有勾結商人控制地方商業的,還有私下收保護費的。
最開始的朝堂述職,聖人的懲罰只是罷官,但隨著審查的深度開展,越來越多的罪名詳細地呈現出來。
於是三司官員一致給出了進一步的意見。
就這樣,天聖三年開年正月,長安城外的刑場,人頭滾滾。
連政績斐然的魏州刺史王鑄,也被押送到刑場。
據說他這段時間口中一直唸唸有詞:我的政績第一!我的政績第一!我有宰相之才……楊國忠要害我!楊國忠是大唐的罪人,我要見陛下……
直到他被送到刑場後,在劊子手面前,還在高呼:我要見陛下……
一口氣處死了四十多名刺史,本朝開國從未有之。
一時間,長安城的輿情風起雲湧。
有人公然批評當今朝政手段之嚴酷,認為不應該殺那麼多人,確實有罪,應該流放嶺南。
有人則拍手叫好,認為不殺不足以威懾官場那些惡人。
無論輿情如何,人已經殺了。
這些人的罪名快速被彙編起來,從長安發出去,在各道傳閱。
引起了各道各州官員極大的震動。
並非那些官員震驚這些刺史撈錢的本事,而是震驚朝廷整頓的決心和手段。
四十幾名刺史,說殺就殺。
年前還是溫風細雨的罷免官職,年後直接開殺。
不僅僅罪名傳閱,從禮部和吏部對各道官員的考核也紛紛出臺了。
整個正月,吏部的人幾乎都住在了衙門裡。
當然,最忙的還得是楊國忠。
抄家是最少不了的一個環節。
不過並沒有人關注楊國忠。
民間熱議的是這一次吏治改革。
連河北的戰事都沒有人關注了,注意力都放在了這一次的官員考評和新官任免上。
經歷了這一些事,地方上已經沒有對民意調查的異議。
至少暫時沒有了。
民間也的確感受到了許多不一樣的變化。
據說長安縣縣令因為去年民意調查嚴格不合格,已經被罷官。
這件事讓長安上下大小官員都變得極其謹慎起來。
大唐無數百姓都靠種地為生,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勤勤懇懇,面朝黃土背朝天,才得了一口糧食。
新政之後,雖說也有餘糧,但最終逃不掉辛苦勞作的命運。
可官員就不一樣了。
官員不需要風吹日曬,更不需要為田裡發愁。
官員不僅僅有一大堆人隨時聽他們召喚,每月還有朝廷發放俸祿,還有同僚贈送禮品。
能住在大宅院裡,賞花喝酒作詩,還有僕人、美女,生活愜意。
這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群體。
可官員一旦被罷官,按照現在的規矩,就有御史臺的過來進行調查。
御史臺的過來調查不是問話這麼簡單。
那種壓迫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是被罷官後留著家財繼續安穩過日子,還是被抄家,還是被貶為庶民,或者被處死,都在問話當中決定了。
例如一共有五十多名刺史被調查,處死了四十多名,還有十餘名是因為審問配合,所以免了死罪。
所以,按照現在的執法力度,官員害怕被審問,比農民害怕捱餓更甚。
最直觀的就是長安城的東西市,那些市署衙門的官吏,不知道為什麼,在巡視的時候,態度突然變好了很多。
以至於後來有人說,一個地方的吏治好不好,直接看市場上吏員們對老百姓的態度。
這之後,李倓就待在深宮裡開始他的造人計劃了。
他覺得造人和治國一樣,在帝制時代,都是屬於國家戰略級別的。
無論是劉婉,還是柳蘇蘇,還是蕭悅綾,還是趙郡李氏送來的,還是楊國忠去給他海選的,他都很耐心地問候了幾遍。
當然,劉婉和柳蘇蘇都已經誕下了皇子。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他的心態比較平穩,就是遵從自然規律。
可大臣們似乎並不平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