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腺素飆起來,還想敢不敢的問題?
“這話你應該去問問史思明!”說完,李倓拉動韁繩,便帶著一群人往前面行去。
田野間的人越來越多。
周圍過來圍觀的也越來越多。
圍觀的基本上都是農民,他們身著布衣,汗流浹背,疑惑地看著前面。
“這裡是井陘縣發下來的手實,我可不是強搶民田!”
說話的是一個年輕男子,長得壯實,約莫二十幾歲,腰間還佩戴著一把刀。
他說話的語氣聽起來客氣,但卻難以掩飾那高高在上的姿態。
手實就是大唐的戶籍,上面記錄了家庭戶口和土地情況。
均田制時代,大唐每三年要全國統計一次手實。
朝廷要摸清楚全國人丁和良田的匹配數。
只有這樣,才能精準地授予土地。
大唐開國,建立了一套極其完善、複雜的官僚統計體系。
這是均田制得以實施的政治基礎。
但也是均田制後來在崩潰後,無法再撿起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這套行政太過複雜了。
試想想,在皇權不下縣的時代,各縣每三年統計一次人丁和田地,要動用地方大量的吏員。
從縣衙登記的資料,到實地統計,做核驗。
這過程很容易作假,所以僅僅核驗,就需要不同人做好幾次。
等大量文書提交上來,核驗對不上,還要清查。
各縣再上報到州府,州府核驗,再上報給長安。
吏部再核驗。
一件事很複雜,要堅持下來,是可能的。
但一件複雜的事,要長期堅持,就很難了。
某種意義上,均田制從高宗後期開始出問題,也是因為政治運作太過繁雜。
就說眼前,這明顯是土地糾紛。
這就需要核驗。
“可這些是我們的田,我們也有縣衙給的手實。”說話是另一個男子,一家老小都在,手裡還拿著農具。
:()我在大唐躺平擺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