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1 / 1)

兩人走到了酒店大廳外,李知行無視她的抗議,伸手攔了輛計程車把她塞進去,又付了車資:&ldo;我還有點兒事情,晚點兒再去醫院看你外婆。&rdo;唐宓坐在計程車裡,呆呆地看著他,彷彿這輩子頭一次認識這個人。她說:&ldo;不,我不用打車&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rdo;李知行輕輕拍了拍她搭在車門上的手,重重嘆了一口氣,彎下腰,隔著車門低頭看她。&ldo;別逞強。&rdo;他說,&ldo;聽話。&rdo;||普通的同學李知行站在大廳門口,使勁揉了一把臉,才重新回到大廳。往年,祖父祖母過生日都在燕京,今年卻有了變化。祖母是土生土長的宣州人,對故鄉很有感情‐‐她嫁了祖父之後就離開了宣州,祖父祖母人生中遭遇的變動也多,因此此後的許多年她都沒再回來過。後來形勢穩定了,年齡也大了,更重要的是,當年的親人們或者離家或者去世,回來的時候也越來越少。在她七十五歲的生日之前,她思鄉情切,表示想回宣州老家看看。&ldo;那乾脆就在宣州過七十五歲的生日吧,我好好招待您&rdo;‐‐說這句話的人是李如沁,她的兩位兄長也表示了支援。祖父祖母膝下三兄妹,兩子一女,長子李正堯在京工作,次子李正遠和么女李如沁都在宣州工作,所以來宣州過生日也在情理之中。李知行的父親李正遠工作忙碌,因此安排籌備祖母生日的活動基本上就被李如沁包攬了。李如沁是優秀的活動人才,也完全瞭解祖母的心意,將祖母這幾天的行程安排打理得妥妥當當舒舒服服。祖母的家族在宣州曾經很有影響,但幾十年過去,繁華都成了浮雲,只剩下幾棟改成了公園景觀的小樓。李如沁體察母親的意思,從前天母親回到宣州開始,就帶她在宣州的老城區,參觀當年的舊屋。這趟行程對於祖母來說是故地重遊,對家族的其他人來說,則是兩張往返的機票和兩天時間。比如李澤文,他在美國念研究生,恰逢暑假,也是買了越洋機票趕來的,一個小時前飛機才降落宣州機場,李知行剛剛從機場接到他。堂兄弟都是在祖父祖母膝下長大的,雖然年齡相差五歲,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兄弟倆感情要好。此時客人們基本到齊了,廳中也十分熱鬧,奶奶喜歡聽越劇,李如沁請了本省最好的劇團來表演,唱的是《紅樓夢》。李知行不露痕跡地觀察滿堂客人。他們也沒請特別多的人,自家的近親遠親就有十位,其他朋友也有幾十位,總計也不過百餘人。他剛剛急著進廳內找姑姑,沒注意觀察四周,現在才得了機會。這樣的聚會都是萬生相,每個人的表現各不相同。譬如姑姑,她素來好面子,即便剛剛氣急敗壞,現在卻言笑晏晏圍繞著爺爺奶奶說笑。李知行聽到她的說笑聲依稀傳來:&ldo;明朗出國遊學了&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他今天還跟我通電話叫我祝您生日快樂呢&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rdo;姑父自然不在這繁華熱鬧的大廳裡,似乎也沒人注意,或者說,即便注意到了也不會提起。唐衛東在李家的地位,大概就是這樣尷尬,不倫不類。李知行面帶微笑地穿過人群,在主桌旁找到了母親張靜瑜。張靜瑜平時在燕京工作,是某著名的慈善團體的負責人。這三年來李知行跟著父親在宣州讀書,和母親距離挺遠,見面次數無論如何也不算多。此時,母親正在和旁人交談。李知行認得那對頗有風度的老年夫婦,那是江老和他的妻子傅女士,是李家關係不錯的世交。兩位老人素來支援慈善事業,對母親的慈善協會捐款頗多,母親正在同他們道謝。他極其禮貌地跟兩位老人打了個招呼,隨即掉轉頭畢恭畢敬地看著母親。張靜瑜對兒子較晚的出現時間表現了不滿,說:&ldo;都要開席了怎麼才到?澤文都到了。&rdo;&ldo;媽媽,我剛剛有點事兒,&rdo;李知行朝四周看看,&ldo;爸呢?&rdo;&ldo;剛剛吳秘給他打電話,好像有什麼事情。還不去跟你奶奶祝壽,風頭都要被別人搶光了。&rdo;&ldo;風頭&rdo;指的大約是姑姑,李知行笑了笑。祖母正在和姑姑說笑,不知道說了什麼,祖母笑得很開心。的確,在逗老人開心這事兒上,大概沒人比她更擅長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