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頁(1 / 1)

來人掏出了趙英的旨意與一把長尺。謝則安一頓。來人說:&ldo;這是孟相讓我帶來。&rdo;謝則安正正經經地接了旨,看著那玉色長尺,不由又想起了趙英和晏寧。趙英臨去前的殷殷囑託彷彿還在耳邊,可他雖然好好地送走了晏寧,對趙崇昭卻並不算好。謝則安說:&ldo;你再等一天,我完成這邊的交接工作再和你們回去。&rdo;交接並不輕鬆,好在謝則安平時沒少讓戴石在旁協助,他可以把戴石暫時留在這邊,等新知州上手後再回京。謝則安處理得很快,第二天一早便和京城來的人踏上歸途。趙英的遺旨中將他升為太常寺少卿兼中書舍人,太常寺少卿這職位實權不大,意義卻不小,因為太常寺是掌管宗廟禮儀的地方‐‐禮樂、太醫、占卜、祭祀等等都歸它。中書舍人則是侍於君前,負責起草詔書、傳遞政令,原本已經分權給翰林學士那邊的知制誥,不再設定這個職位,趙英卻把它拎了出來。太常寺少卿和中書舍人都是正五品,知州是從五品,表面上看來這道旨意堪堪讓他升了半品,實際上卻是硬生生把他拔高了一大截。京官大三品!就算同樣是知府,在京城當和在涼州這邊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難怪孟丞相這時候才肯把旨意拿出來,這旨意放出去準會炸開鍋。謝則安已經可以料想自己回京後會是什麼局面。真沒想到最後他還是靠走後門升了官啊。謝則安往京城趕的當口,趙崇昭早已知曉趙英的遺旨。孟元紹雖然心中急躁,卻也不能越過趙崇昭行事,謝則安回京任職的事當然經了趙崇昭之手。趙崇昭沒想到逼急了孟元紹,這位溫和派的丞相居然會拿出這樣的東西。想到謝則安會拿到趙英留下的&ldo;勸君尺&rdo;,趙崇昭心頭的火又燒了起來。他倒要看看謝則安回京後敢不敢真的拿它來&ldo;勸君&rdo;,謝則安要是真敢的話,他絕對奉陪到底!無論如何,孟元紹暫時安全了。趙崇昭終止了罷相和建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的決議,等待謝則安帶著勸君尺歸京。十日之後,謝則安帶著趙英遺旨抵達京城,求見趙崇昭。大半年不見,謝則安看起來成熟了不少,晏寧的去世彷彿已經把最後一絲稚氣從他臉上帶走了。他朝趙崇昭行了一禮:&ldo;陛下。&rdo;趙崇昭看了謝則安許久,直至左右都忍不住頻頻望向他,他才抬手免了謝則安的禮。趙崇昭說:&ldo;謝卿一路上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明日再上任吧。&rdo;謝則安說:&ldo;謝陛下。&rdo;久別重逢,他們只說了這麼三句話。太常寺卿由參知政事徐延年兼任,徐延年是個萬年小透明,雖然和徐君誠一樣姓徐,卻不像徐君誠那樣有家族在背後支撐。他是寒門出身,一路跌摸滾爬擠進了政事堂,平時卻總是處於隱身狀態,基本不上線、不發言‐‐連謝則安這樣的活泛人,以前都沒和徐延年說上過話。當初趙英將徐延年定為顧命大臣之一,許多人都吃驚不已,大部分的心理活動都是:臥槽這誰啊。謝則安見完趙崇昭後並未立刻回家,而是去政事堂拜見徐延年、姚鼎言和徐君誠。姚鼎言和徐君誠都是他的老師,可如今他們之間的關係卻勢同水火。姚鼎言要搞的制置三司條例司等於要奪徐君誠的權,徐君誠再怎麼大度都不會高興。再加上前面秦老太師一系遭貶的遭貶,流放的流放,徐君誠不少同門和知交都被波及了,徐君誠對姚鼎言已不復是當初的欣賞與期許。徐君誠開始猶豫。他在自己是否真的應該繼續對姚鼎言的種種行徑坐視不管。而姚鼎言一點都沒變,不管是對自己的新法還是對謝則安的態度都一如往常。謝則安見完兩位老師,心中微沉。姚鼎言和徐君誠意見相左,將來的反目似乎是註定的,到時他可能連去見他們之中的某一個都得慎之又慎。謝則安去拜見徐延年。徐延年長得白白胖胖,脾氣也像團棉花,怎麼揉捏都可以恢復原狀,從來不和人生氣。見了謝則安,徐延年笑呵呵地招呼:&ldo;謝狀元回來了?你還沒到,我就聽不少人說到你了。後生可畏啊,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rdo;謝則安說:&ldo;徐參政可千萬別這麼說。&rdo;他認真地行了個晚輩的禮,&ldo;太常寺的事務我不太熟悉,以後還得徐參政您多指點。&rdo;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