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則安想過要去了解譚無求的過往,結果查遍史書宗卷還是一無所獲。聽楊老這麼一提,他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來:&ldo;這也是您那麼厭惡皇室的原因?&rdo;楊老說:&ldo;你終於問了。這麼多年來,我都覺得你會追問,可你能忍得很,連半句都不曾問及。&rdo;他們並沒有在留客廊停留,而是一路騎馬慢行。過了眾人送別處,他才說,&ldo;那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你也知道&lso;聖德皇帝&rso;做過許多荒唐事,趙英即位後給他擦屁股都擦了很久。&lso;聖德皇帝&rso;最出名的是他信奉道家,喜歡求仙問道,越信越昏庸,許多決定都荒誕到不講道理,這才導致後來的大亂。&rdo;謝則安點點頭。這也是唯一流傳下來的版本。趙英即位後封口封得很厲害,講的大多是戰時的艱辛,&ldo;聖德皇帝&rdo;那時的事竟沒人能探知。謝則安說:&ldo;難道他還做了別的?&rdo;楊老說:&ldo;你譚先生的父親,是被凌遲而死的。&rdo;謝則安眉頭直跳。凌遲,就是一刀一刀把身上的肉剜下來。在決定性的那刀割下之前,人還是活著的。楊老說:&ldo;三郎,你譚先生的父親與&lso;聖德皇帝&rso;的關係,比你如今和趙崇昭的關係更親近。親近到什麼程度?他們連同床共寢都可以。有時天氣不佳,你譚先生的父親就會在宮裡留宿。那會兒他們家一門榮寵,羨煞了許多人。直至他們各自娶親,那份情誼才漸漸淡了。後來你譚先生的父親被指叛國,&lso;聖德皇帝&rso;親自下令將他凌遲,你譚先生家裡是軍勳世家,譚先生被處死時他家中兄弟都在邊關浴血抗敵。&lso;聖德皇帝&rso;下詔讓他們回京接受審問,聽聞譚先生已被凌遲,他們一個都沒回京,帶著精兵孤軍入草原,直搗匈奴都城。&rdo;謝則安說:&ldo;他們沒成功?&rdo;楊老說:&ldo;當然沒成功,不過那時的匈奴國主確實是你譚先生父親的舊交,他抓住了他們,並勸他們留下,為你譚先生父親報仇。&rdo;他閉上眼,&ldo;這時候,他們家中的老弱婦孺,早已命喪黃泉。&rdo;謝則安皺了皺眉,沒想通其中關節,只能追問:&ldo;所以他們答應了?&rdo;楊老說:&ldo;他們答應了。&rdo;他睜眼望向前方,&ldo;他們假意答應,與人裡應外合,拼了性命將揮兵南下的匈奴精兵盡數剿殺於崆崖關。假如當時他們不曾反戈相向,京城恐怕真的會易主。那會兒與他們接應的人是當時的十王爺,此事一了,十王爺便離京遠走,再也不曾回來過。十王爺離開前曾去面見&lso;聖德皇帝&rso;,對那位&lso;聖德皇帝&rso;說&lso;他如果真的想通敵,怎麼可能只寫幾封書信&rso;。&rdo;謝則安沉默下來。楊老說:&ldo;&lso;聖德皇帝&rso;開始耽於酒色,皇子公主一個接一個地生。你譚先生一天天長大,竟與他父親越來越像。&lso;聖德皇帝&rso;下令焚書、焚宗卷,徹底將你譚先生家的存在抹去,待你譚先生比待親生兒子還好。直至許多年後,你譚先生才知道當年的真相。&rdo;謝則安安靜地聽完,並不說話。過了好一會兒,謝則安才問道:&ldo;你為什麼突然和我說這個?&rdo;楊老說:&ldo;因為你在動搖。&rdo;他看著謝則安,&ldo;你動搖了。你譚先生扶持趙英登上帝位,賠上的只是自己的生死。可再往上看一看,趙家人是連至交好友都能親口下令凌遲,而你譚先生家滿門都被斬首示眾。趙崇昭身居帝位,有朝一日一旦變了心,對你而言絕不僅禍及自身那麼簡單。你是個重情的,你家裡人、你那些朋友也都對你回以同等的情誼,不管你承不承認都好,他們和你是綁在一起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rdo;謝則安垂下眼睫。楊老說:&ldo;更何況從他過去的種種行徑看來,他並沒有那般愛重你。他對你的感情之中,更多的是征服、是佔有。於你,他不過是因為沒得到才特別執著罷了。當初&lso;聖德皇帝&rso;對你譚先生的父親正是如此,當那種新鮮感過去,那所謂的情誼也會煙消雲散。到了最後,&lso;聖德皇帝&rso;已經在聽完佞臣讒言後毫不猶豫地下令將他凌遲。&rdo;謝則安抬眼與楊老對視。目光停頓許久,謝則安說:&ldo;我明白。&rdo;古來有多少君臣能無猜無忌地走到最後?趙崇昭的真心,此刻絕不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