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鼎言看來,假如所有皇室都能像端王這麼安分,那他根本不用出面當惡人了。姚鼎言叫姚清澤去拜訪端王。姚清澤領命行事,抵達端王在京城的府邸時卻被告知端王出去了。門人說:&ldo;王妃愛收集墨蟬,殿下去給王妃買去了。小世子也快到識字的年紀,殿下會順便去拜訪幾個人,給小世子請個厲害的夫子。&rdo;提起端王,門人臉上滿是崇敬。姚清澤有些失望,但還是有禮地遞上拜帖:&ldo;那勞煩先把我的帖子收下,我改日再來拜訪。&rdo;姚清澤回到家中,見姚鼎言面色不太好,不由問:&ldo;阿爹,怎麼了?&rdo;姚鼎言說:&ldo;秦老太師還真是了得,居然勸得陛下臨時改了主意,今年科舉維持原來的考法。&rdo;他嘆息不已,&ldo;徐君誠竟也認同秦老太師的看法,這次科舉怕是選不出我們想要的人才了,還得再等三年……&rdo;姚清澤說:&ldo;這老東西著實可恨!&rdo;要是在平時,姚鼎言肯定會斥責姚清澤。可一想到自己特意在孝期趕回來,卻只差這臨門一腳做不成,姚鼎言心裡也頗有些怨氣。他恨聲說:&ldo;老而不死是為賊!&rdo;姚清澤冷笑說:&ldo;阿爹你正當壯年,三年對我們而言不算什麼,對秦黨來說卻沒有多少個三年了。&rdo;姚鼎言頷首。父子倆齊齊計議許久,準備在縣學、州學、太學大刀闊斧地整改一番。秦黨不是那麼好忽悠的,不拿出點真本領來他們永遠能找到藉口阻擋新法推行。與此同時,遠在邊境的恭王也接到了趙英手書的旨意。恭王拿著茶去找譚無求。譚無求從謝則安那裡學了畫地圖的新法子,筆下的地圖變得詳盡了許多。北疆的草原和荒漠廣闊無垠,譚無求一直在思索該如何把這一塊地方逐漸消化掉,越是繁華的地方人越多,良田越難求,而願意到北疆這邊定居的人少之又少‐‐誰願意來到這麼個貧瘠之餘又戰亂頻起的地方?譚無求的想法是&ldo;同化&rdo;。設法讓異族定居於邊境,用華夏文化和禮儀同化他們,教他們開拓土地、種植糧食、養殖家畜,賣給他們布匹和其他商品,到時狄國來襲,他們自然會抄起武器保衛家園。這種想法風險極大,畢竟古往今來都有不少養虎為患的例子擺在那兒,但大慶總不能永遠守在這小小的一隅。想要擁有更廣闊的領土,必須有更多的丁口。丁口不可能憑空冒出來‐‐就算有也不能佔了一個地方就移居一批人過去。讓他們打從心底徹底認華夏為宗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至於那些不認可的,打得他認可便是了。譚無求正琢磨著怎麼培養一批能言又敢言的使者,卻見恭王撩起門簾走了進來。譚無求說:&ldo;殿下來了。&rdo;恭王點頭,見外面豔陽高照,他繞到譚無求身後將譚無求推到屋外。刺目的陽光讓譚無求微微眯起眼。恭王說:&ldo;皇兄讓我回京一趟。&rdo;譚無求說:&ldo;那殿下您快去快回,這邊有我守著就成了。&rdo;恭王說:&ldo;這個季節水草還算茂盛,狄人一般不會南下,我倒是不擔心。&rdo;他替譚無求理好一綹掛在輪椅旁的頭髮,&ldo;不過你不回去嗎?&rdo;譚無求說:&ldo;我走一趟得花不少時間。&rdo;他淡淡地答道,&ldo;從北上的那天起我就沒想過要回去。&rdo;恭王說:&ldo;皇兄可能快不行了。&rdo;譚無求靜默無言。恭王盯著譚無求的表情。譚無求的目光平靜無瀾:&ldo;生死有命,福禍在天。&rdo;恭王靜靜地看著他,彷彿想探知他真正的想法。譚無求眼睫低垂,喊了一聲:&ldo;趙淵停。&rdo;恭王一顫。譚無求說:&ldo;我知道你曾經想證明我是錯的,或者說,你認為我不選你就是錯了……&rdo;恭王說:&ldo;對,我曾經這麼認為。&rdo;譚無求說:&ldo;我一直在提防你的野心,你也一直在猜測我的想法,也許我們可以開誠佈公地談一談。&rdo;恭王一頓,說:&ldo;你知道我想談的只有一件事。&rdo;譚無求抬眼看著恭王。恭王繞到譚無求面前,居高臨下地看著他。&ldo;是的,我一直想向你證明你是錯的。&rdo;恭王雙手撐在輪椅兩側,俯身與譚無求對視,&ldo;在你死去之前,我都一直想向你證明這件事。我明明比趙英更適合,我明明比趙英更出色,你為什麼不選我。我一直在懷疑,懷疑你是不是對他有不一樣的感情,懷疑你是不是鐵石心腸能對我的努力視而不見,懷疑很多東西‐‐做出很多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