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呆了呆,接著欣喜欲狂。譚無求向來都是被動的,被動接受他的示好、被動答覆他的詢問、被動住進他的府邸,明明他們之間的親近已經落入所有人眼裡,卻沒能讓恭王心裡生出半點踏實感。因為任何一段感情之中如果有一方永遠只是&ldo;被動&rdo;而不回應的話,絕不可能維持得太長久。這也是恭王對任何一個人的到來都如臨大敵的原因。即使他守候了譚無求再多年又有什麼用?如果譚無求心裡沒有他,他守再多年都是他自己的事,頂多是譚無求心裡有點感動,因為愧疚勉強留在他身邊聊了他心願而已。一廂情願的付出,從來都不要去指望得到回應。畢竟你付出的人家不一定需要‐‐你付出的不一定有半點意義。你自己心甘情願去做的事,關別人什麼事?所以恭王從來都不敢問&ldo;你喜不喜歡我&rdo;或者&ldo;你有沒有一點點喜歡我&rdo;這種問題。譚無求這麼一回握,恭王心裡的高興是別人根本無法理解的。他得寸進尺地把譚無求抱進懷裡,親上了譚無求側向自己的脖頸。譚無求說:&ldo;別鬧。&rdo;恭王說:&ldo;我沒有鬧。&rdo;他來回吻了一會兒,摟緊了譚無求,&ldo;臨均,以前有好幾次我都想反了趙英,我想把他踩下去,證明你看錯人了……&rdo;譚無求安靜下來。這些他怎麼會不知道。恭王那種想法,在他和阿蠻的婚事定下來之後表現得更為明顯,他成親之日,恭王沒有到,恭王一個人騎馬出城,單騎直奔邊關。曾經趙英苦守邊關不得歸,恭王在京中備受寵愛,一夕之間,一切都易了位。誰都不知道那個活得張揚肆意的六皇子,到底是懷著怎麼樣的心情面對苦寒的北疆、面對無眼的刀劍、面對兇狠的外敵……而他選了趙英那一邊,便沒有再回頭。趙英忌憚恭王,他也一直幫趙英分析恭王的一舉一動,幫趙英找出拿捏恭王的方法……即使即將奔赴死局,他依然遣人將一紙書信送到恭王手上,殷殷囑託他守好邊關。他深知恭王對自己的感情,連死前都不忘那樣算計。他這樣的人,並不值得恭王等候那麼多年。只是人生在世,並不是事事都要講值得還是不值得。這世上也只有這麼一個人,既能讓他一次又一次地擺到最後去考慮,又能讓他在最危急的時刻一次又一次地想起。譚無求說:&ldo;我以前虧欠了你許多。&rdo;恭王臉色一變。&ldo;虧欠&rdo;這兩個字是他最不想從譚無求口裡聽到的,不說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心甘情願,就算他心裡再不甘再不願,也不想譚無求因為&ldo;虧欠&rdo;而回應他。恭王五指緊扣,打斷譚無求的話:&ldo;沒什麼虧欠不虧欠,過去的‐‐&rdo;譚無求說:&ldo;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rdo;他轉過頭與恭王對視,&ldo;所以我不準備還了。&rdo;譚無求眼底盈滿笑意,一下子讓恭王看呆了。恭王過了好一會兒才回神。他明白了譚無求的意思,驚喜之餘立刻把臉皮扔掉了,沒臉沒皮地說:&ldo;那可不行,還還是要還的!臨均我跟你說好了啊,以後你不許再偏袒趙凌那傢伙……&rdo;恭王死乞白賴地讓譚無求和他簽訂一系列類似於&ldo;偏心只能偏向我&rdo;&ldo;我一回來必須趕趙凌走&rdo;等等&ldo;不平等條約&rdo;,譚無求邊聽邊笑,不時回上一兩句。兩個人雙手交握,明明身處離戰場最近的地方,心卻比任何時候都寧靜安然。一隻訓練有素的飛奴凌空飛去,向京城帶回了&ldo;邊境安好&rdo;的好訊息。謝則安收到譚無求的信時,正在發愁。原因很簡單,長公主好像訛上他了。長公主的女學開了多年,培養出了一批……彪悍的妹子。女學初開,誰都沒經驗,長公主採取了放羊吃草的方式,愛舞刀弄槍的妹子請了最好的武師來傳授武技;愛舞文弄墨的妹子請了最好的先生來教授經義。這批女孩能邁出第一步,心中大多有自己的野心‐‐她們的野心也許不大,比如精明幹過人的商戶之女希望能堂堂正正接掌一家店鋪、比如才氣四溢的翰林之女希望能與男孩一起到書院唸書。現在,她們學成出師。十年時間,足以讓任何一個有心改變的人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