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敗時法國海軍仍然擁有2艘戰列巡洋艦,7艘戰列艦,7艘裝備8英寸口徑艦炮的巡洋艦和11艘裝備6英寸口徑艦炮的巡洋艦,外加27艘輕型巡洋艦。26艘驅逐艦,27艘潛艇和一艘航母以及大量小型艦隻,而且和英國數量龐大但卻明顯老舊的海軍不同,法國人的戰艦絕大多數都是二三十年代建造的新型戰艦,尤其是他們的主力艦更是絕對的新銳戰艦。
顯然,如此龐大的一支艦隊如果落入到了德國人的手中,那麼軸心國勢力的海軍將會是德法意三國海軍的總和。這已經是英國海軍無法應對的一支龐大艦隊了,可以說法國艦隊的易主和英國本土的淪陷幾乎可以劃上等號。
由於英國遠征軍撤退時將大批輜重和裝備丟棄在敦刻爾克海灘,這就致使此時英國本土的防禦裝備嚴重匱乏。陸軍可用於實戰的重炮不超過500門。其中還包括陳列在博物館裡的;空軍在5月下旬生產的噴火式戰鬥機只有39架,而同期損失已經超過了200架,以至於英國事實上的失去了對在本土空領的存在。
在英國遠征軍一敗塗地、英國空軍也幾乎消耗殆盡的情況下。能否保住英國的海上優勢,直接關係到英國本土能否免遭德國的軍事入侵。
於是,為了確保法國人的艦隊不落入德國人的手中,英國便制定了“弩炮計劃”透過武力來消除法國艦隊的潛在威脅,同時也敲打一下國內那些悲觀的投降派。
為了達成“確保在奧蘭和米爾斯克比爾的法艦移交、投降或摧毀,以保證這些艦隻不落入德國人或義大利人手中”這一目的,英國特意組建了包括三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和一艘“皇家方舟號”航母在內的“H艦隊”。
但是“弩炮計劃”的進展並不順利,來自瓊崖的情報讓德國人提前獲悉了英國人的計劃,為了能夠趕在英國人之前奪取法國海軍的戰艦,德國人不惜撕毀和維希法國的協議。準備強行接收法國海軍。
結果,英法德雙方一片混戰,英國人的“弩炮計劃”只達成了一半,雖然的確摧毀了近半的法國海軍戰艦,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被德國人強行奪取了。如果不是法國海軍強硬的和德國人對峙耽誤了大量的時間,否則德國人完全可以在英國人到達之前奪取更多甚至全部的法國戰艦。
總的來說,英國人成功了,剩餘的法國戰艦即便加入到了德國人的陣營之中也無法對英國形成優勢,只要英國海軍不犯錯誤,那麼德國人登陸的機會還是十分渺茫的。()
只不過。實力加強之後的德國海軍對於英國的海上交通線的威脅更加巨大了,這也促使丘吉爾不惜一切的全世界搜刮驅逐艦為自己的運輸生命線保駕護航。
基於上面的考慮,對於勸說荷蘭人接受羅傑條件的努力英國人是十分積極的,畢竟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這種機會可是不多的,出賣盟友加強自己,英國人表示完全沒有壓力。
最開始的時候荷蘭人自然是鐵了心不同意,不過隨後在印度尼西亞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卻讓他們不得不改變了主意。
此時的印度尼西亞非常之混亂,其中的武裝勢力包括當地土著組織的叛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軍、英法兩國支援荷蘭的聯軍,以及在印尼進行護僑任務的瓊軍。
這多股勢力互相交叉互相交戰,荷蘭人打土著叛軍,土著叛軍見了誰都打,英**隊即打叛軍又和已經表示服從維希法國的殖民地法軍部隊開戰,法軍仇恨於英國人背信棄義的攻擊自己的海軍,對英國人的戰鬥簡直不要命,而瓊軍則是一支兢兢業業的護僑,但凡自己駐紮的地方任何勢力不準進,即便是荷蘭人如果想要硬闖也會劈頭蓋臉的一通子彈招呼。
如此混亂的局面直接讓整個印度尼西亞亂成了一團麻,荷蘭已經事實上失去了對印度尼西亞的掌控力,能夠控制的地方也只剩下了為數不多的幾個主要城市。
最為令荷蘭人感到頭疼的是他們的對手——土著叛軍的武器裝備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最近一段時間都得到了提升,顯然是羅傑恢復了對他們的武器供給。
對此荷蘭人判斷這是羅傑在向自己示威,已經丟失了本土的荷蘭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去鎮壓獲得羅傑背後支援的爪哇土著叛軍。如果自己否決了羅傑提出的驅逐艦換印尼的提案,那麼羅傑將會不停的支援叛軍,直到將整個印尼顛覆。
而且,由於羅傑並沒有直接參與其中,無論是英法美還是德蘇都不會為了一個亡了國的荷蘭的利益和剛剛崛起如rì中天的華夏交惡,到頭來他們還是會失去印度尼西亞,並且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