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簽訂了什麼樣的協議,我們都必須讓華夏人明白只有站在我們這邊才是正確的,最起碼也絕對不能讓華夏加入到軸心國之中。讓他們保持中立!”華倫斯坦擔憂的說道,“以華夏人在對rì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實力,恐怕我國在南亞和東南亞的那些可憐的部隊根本不可能阻止華夏人的進攻,他們完全可以輕鬆的打下印度,然後一路攻入中東,切斷蘇伊士運河!如果美國人不參戰的話,完全沒有海上威脅的華夏人甚至可以將他們強大的海軍駛入地中海!”
“這真是太糟糕了……不,絕對不能讓華夏倒向德國!”儘管只是猜測,但是腦海中描繪出來的景象已經讓丘吉爾毛骨悚然了。
兩個英國人的猜測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實際上並不事實上。當初德國派人來商量華夏加入軸心國事宜的時候。羅傑便一口回絕了,現在自然也不會有反悔的意思。
德國人之所以如此爽快的逼迫維希法國將法屬印度支那交給華夏其實是因為當初的一個協議。
在德國人和羅傑談判加入軸心國的時候,羅傑向德國人提出用瓊軍的現役潛艇換取法國的印度支那。
在對rì作戰中,瓊崖製造了大量的21型潛艇,隨著戰爭的結束海軍發覺至少有120艘的潛艇是多餘的。平rì根本用不著,如果不賣的話就必須封存以節省資金。
可是即便是封存也是要花保管費的,而以現在東亞的局勢,估計直到這批潛艇徹底過時也不會有派上用場的時候,與其空佔地方白花錢,還不如拿出去換點實惠的東西。
正巧德國人對於華夏的21型潛艇非常滿意。同時也認為自己鞭長莫及根本管不了法國人的法屬印度支那,與其在那裡放著便宜法國人,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