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貴妃長壽》最快更新 [aishu55.cc]
若說走在紫禁城裡,讓高靜姝有種穿回古代的真實感,那麼踏入皇后的長春宮,則給了她身為后妃的真實感。
哪怕只站在長春宮的前院裡,高靜姝都感受到了長春宮有一種“氣兒。”
那是一種嚴整有序、井井有條、一絲不錯的“精氣神兒”。
迎候高靜姝的宮女是長春宮的一等宮女青杏和白梨——皇后身邊的宮女都是果名,高靜姝身邊的宮女都是花名,這是從潛邸時兩人就保留下來的習慣。後來進了紫禁城,這兩位又變成了後宮身份最高的主子,也就照著自己舊日習慣行事,倒是內務府和各宮原有的宮女忙著改名避讓。
兩人引著高靜姝入正殿門,青杏留下來上茶伺候,白梨自向內室去稟明皇后。
高靜姝若有所思:從前貴妃是從來不在俗事上留心的,雖日常來請安,但長春宮在貴妃記憶裡印象極淡,只是個需要天天打卡上班的據點。
可來長春宮這一趟,對高靜姝來說,卻是給她結結實實地上了後宮第一課。
正座下設著十六把靈芝紋紫檀長背椅:六宮妃嬪晨昏定省都在正廳集合,然而能有資格在長春宮獲得一把座椅的,至今還湊不足十六人。
高靜姝在東側第一把交椅上坐了,目光不由得落在正給她上茶的青杏身上:這姑娘從頭到腳整潔利落,頭髮一絲兒也不亂,油光水滑的髻兒讓高靜姝想起水族館裡海豹的皮毛;臉上笑吟吟帶著喜氣,然而這唇邊的喜氣卻又恰到好處的止步於傻笑之前;上茶時腰雖然謙順的彎著,卻姿態優美如一把上好的弓弦,讓人見著絲毫不覺得縮肩弓背畏首畏尾。
目光再轉向從東稍間裡走出來白梨,只見她步履輕盈,走在地上一點兒聲音也沒有,對高靜姝福身道:“貴妃娘娘請稍候,皇后娘娘剛從阿哥所回來,說貴妃娘娘不是外人,她換了家常衣裳再出來跟您說話。”
高靜姝只覺得她說話慢語輕聲,雖不是多動聽的嗓音,卻有一種柔潤寧靜摻在裡頭,讓人聽了不急不躁,彷彿一陣清風吹到人心裡——與青杏的說話方式一模一樣。
高靜姝再瞧著殿裡伺候的幾個二等宮女皆安靜垂首而立,衣飾統一;目光放遠些,還能看見院子裡來往的小宮女太監皆是行動脆快卻又分毫不亂,方才一併給貴妃請過安,這會子已經各司其職各歸其位。
她只覺得羨慕的眼珠都紅了:假如說皇后宮裡是正規軍,那自己的鐘粹宮,簡直就是個落草為寇的草臺班子!
從根上就亂的拎不起來,沒有那個“味兒”。
要是在長春宮,鈴蘭那樣管著喂鳥的宮女,絕不可能有機會拎著把掃帚一路從後殿掃到皇上跟前去!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她當場拿定主意,回去後第一件要緊事,就是把鍾粹宮整頓起來!一個鈴蘭就夠了,再有下一回,只怕得請高貴妃還魂自己搞定了。
--
已經在養心殿交出過膝蓋的高靜姝,自然而然一視同仁,在長春宮給皇后行了跪拜禮。
照禮,非正式場合,貴妃對皇后行個半蹲禮即可,若要鄭重些也可以行萬福禮。誰知這樣不年不節的,貴妃忽然紮紮實實跪了一遭,皇后宮中都有些驚訝。
於是一位穿著打扮看起來就頗有地位的嬤嬤,從皇后身邊“刷”地瞬移到高靜姝右側,連忙把她扶了起來,以表皇后對貴妃的看重。
高靜姝由一位頭髮半白的老人攙著起身,下意識就道了謝。然後就從這位嬤嬤眼中看到了‘我一定是老眼昏花見了鬼’這樣的驚詫。
高靜姝:……
“貴妃坐吧。”
皇后有一把和氣溫婉的嗓音,比起宮女們的訓練有素的婉轉,她的聲音裡則帶著溫柔的感情。
高靜姝這才抬頭看了看自己另一位頂頭上司。
乾隆的元后,出身滿洲大姓富察氏,正經上三旗出身。
有個好姓不說,親人也都一個比一個給力:阿瑪李榮保為察哈爾總管,伯父馬齊是三朝重臣。更不必說以後鼎鼎大名的傅恆和福康安——不姓愛新覺羅還能封王。可見這一家子穩穩坐在乾隆的心坎上①。
高貴妃的親爹高斌和伯父高麟,雖然也都是皇上心腹重臣,高家如今也算是炙手可熱,在朝上頗有話語權,但跟富察家的根基一比卻要黯然失色,後宮旁的妃嬪母家就更是拍馬也趕不上。
高靜姝不由打量這位出身高貴的天之嬌女,一朝國母。
富察皇后果然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