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有何生趣!”劉娥笑道:“太后細想,莫說允升是皇孫,便是親生的皇子,長到十四五歲這個年紀,依著宮中舊例,也要出宮分府另居。打楚王起,到官家與諸位王爺都是如此。便是八王爺,那是先皇特例要多留著他兩年,到如今也分府另住了。再說,皇孫這一出去又不是不回來了,只要太后喜歡,隨時可以回來看望太后。不但是皇長孫,太后喜歡皇孫,諸家的皇孫都可以時常來看望太后,到時候,只怕太后嫌吵得慌呢!”真宗立刻道:“說得正是呢,趕明兒皇后多帶著佑兒來給太后請安。且四弟五弟六弟的孩子們也都是玉雪可愛,輪著來給太后解悶兒才是。”那皇孫允升已經十四歲了,原也是個極聰明的孩子,先前見李太后大哭大鬧,嚇得不敢說話。此時見雙方都有些停歇,這才怯怯地拉著李太后的袖子哭道:“皇祖母不要傷心,叔皇也是一片好意,送升兒見爹孃,升兒一定會常來看望皇祖母的。李太后聽得這孩子這番懂事話,不禁掉下淚來,她長長地嘆了一聲,依依不捨地撫著允升道:“我豈是不明事理的人,只是我撫養這孩子一場,斷不可這般草率地出去了。待明後日選個好日子,以宮車軒樂送回給他父母,才是正理。”她心裡明白,真宗兩道旨意,原就是繼位那場風波的餘波。真宗雖然已經放過李繼隆,她也本以為此事已經過去。誰知道,這場風波畢竟還是未沿完全過去了。她本來是想憋著一口氣,拼著鬧個天翻地覆,否則此時退讓一步,她這太后的日子,往後也是難過。因此上藉著此事,逼真宗自己收回成命,以後不敢尋釁。否則教文武大臣們知道,真宗亦要得個不孝的名兒。卻不料卻被劉娥一番知冷著熱的話兒,倒把一腔怒氣緩緩消除。且左一句“太后素有賢名”,右一句“楚王也感激太后”,倒弄得自己也無言以對。若要再鬧下去,卻像是自己自私,不叫人家骨肉團聚,一番原以為理直氣壯的事倒變沒理了,枉負了一世賢名,難道老來倒落得個無理取鬧。此時見著真宗態度已軟,便順著臺階兒下了,回過頭來對真宗道:“升兒自然是要出去的,我原也是這麼打算,只恨奴才們無禮,卻不知道這是官家的意思,還是他們自作主張?”真宗頓足道:“這幫可惡的奴才,朕好好的旨意,卻叫他們傳成這樣,險些兒叫我們母子失和,朕必要好好追究,決不寬貸!”劉娥笑道:“移宮之事,官家會也待新宮落成之後,太后看了滿意,才做算的。”李太后長嘆一聲:“這倒也罷了,我還有幾年可活,大費這些周折做給人看,有何意趣!”劉娥柔聲道:“太后,官家孝順關心太后,並不是做給人看的。否則也不會在這會兒還在上朝,一聽說太后不開心,便連朝會都中止了趕來勸慰!”真宗頓了頓足道:“正是呢,李相方才正上奏齊魯一帶災荒,才說到一半,朕也只得叫他先候著!”李太后長嘆一聲:“我一個老婆子算得什麼,宰相奏事,那是頭等要緊的事。官家回去罷,莫教我耽誤了朝政,倒是我的罪過了!”此時楊媛忙使個眼色,輕聲令道:“還不快服侍太后、皇孫梳洗!”那邊四五個宮女忙捧了玉盆、巾帕、銅鏡等上來,跪於李太后榻前。真宗見李太后梳洗,趁機道:“朕有朝事未完,太后有什麼事,只管吩咐她們幾個罷!”李太后點了點頭,道:“升兒,替我送官家!”允升忙擦了擦眼淚,跪送真宗。真宗撫了扶他的頭,讚一聲:“好孩子!”這邊對郭後使個眼色,便出去了。郭後忙也趁機告退,跟了出去。這邊宮女們捧了熱水上來,楊媛忙親自上前,服侍太后挽起袖子,那邊劉娥也拉了允升過去洗臉。服侍李太后梳洗完畢,太后吩咐宮娥們領了允升下去,這邊長嘆一聲對劉娥與楊媛道:“你們也坐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