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比誰清醒,誰比誰殘酷。古有詩家解&ldo;漢廣遊女&rdo;為漢水女神,將《漢廣》附會為人神戀,居然從者還不少,可見人的心思裡都有浪漫的一面。然而也可以看出大家的共同認知是‐‐這男的沒什麼希望了!都由人人戀上升到人神戀的程度了,仙凡相隔,這男的算是徹底沒戲。《漢廣》可能是最古老的單相思詩了。在當時,這男子的一往情深沒有打動他的意中人,卻在千年後打動了無數人心,讓人感於他的痴情而記得他,又或者,人們真正為之內心動容的不只是他痴情,而是每個人都曾有過&ldo;求不得苦&rdo;。人生的得失呵,原本就這樣難以預料。何況有時候兩情相悅也不一定就萬事大吉。我由漢水女神很自然想到洛水女神,想起李商隱的那句詩:&ldo;宓妃留枕魏王才&rdo;,吟的是甄宓和曹植之間那段隱隱綽綽的情事。甄宓死後,曹植入覲,也不知道出於對弟弟愧疚的心態,還是想更狠的刺激他一下,叫他徹底崩潰,反正曹丕把宓妃留下的金縷玉帶枕賜給了曹植。曹植抱著那個枕痛不欲生,神魂恍惚的來到洛水邊,看見已死的甄宓化做女神來相會。醒來後也分不清是夢是真,只那相會的情景倒還歷歷在目。一代才子感慨萬千,遂揮筆寫下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其實它還有個更私人的名字叫《感甄賦》,甄宓的兒子魏明帝長大後覺得小叔叔這樣明目張膽地寫對自己老媽的感情很是不妥,就將名字改為《洛神賦》。可知無論是王孫貴胄還是平民百姓,人生不如意事總是十之八九。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古語有云: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有時留點遺憾也不見得是壞事。人總有未完成的夢,心裡記掛著,下輩子才有奔頭。----------------------------------------------------------思無邪作者:安意如辛苦,還是心苦‐‐嘒彼小星,在東嘒彼小星,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召南&iddot;小星》(上)自從小女子區區在下我,勇敢地開著《詩經》這輛古董車出來招搖過市之後,承蒙諸位讀者大人不棄,沒有捱到多少爛西紅柿、臭雞蛋,倒是不時會有人對我表示小小的驚異和懷疑‐‐你怎麼能看得懂這麼古老的東西呢?須知道《詩經》上的字想認得全也不容易。我承認《詩經》是比較多生字。我讀《詩經》時總驚怔,呀,這個字還有這個讀音這個意思。然而它難則難矣,卻絕對構不成讓現在iq這麼高的人望而卻步的原因。那些不認得不會讀的字其實也不必在意它,當它是方言好啦,反正現在好多字連字型檔裡都不好找出來了,平時講話也用不到。就像對待粵語,識聽識講就ok,有些字廣東人自己也是寫不出來的。更不必將《詩經》看得太神秘,艱澀。其實它遠不如現代人有話沒話倚馬萬言來得厲害,像《大雅&iddot;生民之什》這樣從傳說寫起追述祖先功績、今人道德的浩蕩長詩,也不過數百字,換現代的人來寫,最起碼得一萬字以上還詞不達意。再一個,我覺得懂和不懂關鍵是心態的問題。自曝一下,俺背英語單詞就是背一個忘一個,語法更是一團糨糊,但是再難的經文,我也能看下來並記得。因為我老覺得英文的語法和中文是反的,下意識恐懼兼抗拒。由此可見與智商無關。《詩經》在我心裡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實它只是民歌,沒有想象中那麼疏遠不可親近。只是,在渡河的時候,被我們無聲的遺落在另一個時代,當你返身去找時,它已經沒入河流之中。於是你漸漸習慣唱著&ldo;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rdo;而不是&ldo;碩鼠碩鼠,無食我黍。&rdo;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經唱過的歌謠。詩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以前很質疑中國舊時的私塾教育方式,一篇課文老師也不大做講解,只一個勁叫學生在底下搖頭晃腦的死讀。後來漸漸領會它的好處,是不叫人有依賴心。尤其是像古文這樣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文字,一解釋就像風乾了的屍體一樣慘不忍睹。老師如果把什麼都講出來了,學生就一點思考的餘地也不剩了,言傳不如意會,比如這個&ldo;嘒彼小星&rdo;的嘒字(讀慧音)是微光閃爍,群星明茂的意思。《說文》解得更形象,說是小聲說話的意思,即亮晶晶的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