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半線開戰,那約莫能頂六個月;若是全線,那可能就連三個月都支撐不了。”“無礙,”朕聽完後說,“用不了六個月,也用不了三個月。回紇不比吐蕃,他們有得是自知之明。只不過,北面極寒,地界不比咱們豐產,能撈好處的時候他們就忍不住。”簡而言之,回紇是典型的逐利主義,完美地詮釋了“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陛下的意思是,有人許了回紇可汗更多的好處?”謝鏡愚反應極快地問。朕頷首。“也許有,但多不多還有待商榷。”不是朕自誇,放眼整塊東亞、甚至世界——雖然這兩種說法現在還不存在——都沒有比本朝更強大、地域更廣的國家。既如此,別國拿出更多的好處顯然是不可能的。謝鏡愚思索了一會兒。“那就是回紇覺得咱們給他們的東西少了。”這猜想確實比之前那個更可能。□□上國向來有賜賞歸附諸國的傳統,往往還賞得挺多。就比如東北邊界的室韋、契丹族,首領不僅世代享有右衛大將軍和彈汗州刺史的俸祿,還被賜國姓;所封松漠都督府在本朝版圖內,但基本屬於自治,妥妥兒只進不出。“若他們想要和室韋、契丹一樣的待遇,就該先讓朕再想一個新的州治名字。”朕冷哼一聲。雖然朕知道,用戰爭做訴求籌碼是很常見的手段,但朕還真不吃這套,就如同對付吐蕃時朕從沒打算嫁一個公主給松仁松贊一樣——既然你們敢來,那朕就敢打!沒讓你們多多上貢就不錯了,還想得寸進尺?做夢!這種情緒,謝鏡愚可能也察覺到了。他又思索了一陣,而後篤定地道:“回紇必定是採取了和之前匈奴一樣的策略。大運河費時費力,他們估計咱們分|身乏力,才覺得此時是討價還價的最佳時機。”“正因為如此,這次無論如何都要叫他們吃個大虧。”朕持續冷哼,“要不,奚族效仿、沙陀效仿、焉耆效仿……那邊疆哪裡還有安寧之日?”謝鏡愚深以為然。“陛下深謀遠慮、未雨綢繆,他們打什麼如意算盤都得落空。”“可無論勝敗,國庫又要見底了。”朕還是很不爽。倒不是說不該花,但朕辛辛苦苦攢的錢,本來可以有更好的用途!花在地裡能看見收成,花在人上能看見忠心;打仗有什麼好收穫?疆域更大麼?可回紇那偏遠的旮旯地兒,即便他們願意歸順,統治起來也超級麻煩——朕派人去當都督都可能會被當做是流放呢!等朕把這槽一吐,謝鏡愚竟然忍不住彎起了唇角。“這到底有什麼好笑的?”朕萬分不解。“臣不是笑陛下。”謝鏡愚即刻正色,雖然眼中的笑意根本沒有褪去,“治大國如烹小鮮,臣今時今日才明白。畢竟,能看見陛下斤斤計較的時候可不多。”朕不由挑高眉毛。雖然謝鏡愚有鋪墊,但朕覺得,他的重點就是最後一句——朕斤斤計較。“一般小事也就罷了;這種問題,朕不錙銖必較,難道還能指望回紇或者吐蕃替朕錙銖必較麼?”“臣明白。”謝鏡愚立刻接道,但他還是笑眯眯的。……你開心的點到底在哪裡啊?就因為朕是個明君麼?朕本是隨便一想,但想到後就察覺,這事情的機率挺大,不由哭笑不得。“明日渡河後,朕要讓慕容將軍加快進度。”朕努力轉移話題,“冬至大朝已然趕不上,就算了;若是可能,元正大朝最好不致如此。”初步估計後,朕決定去豐府時就已經下詔取消了今年的冬至大朝。若是戰局膠著,朕說不定會接著取消元正大朝——邊疆酣戰,回紇自不會上朝敬賀;有大朝也是粉飾太平的意味居多,還不如趁早搞定他們!“陛下所言極是。”謝鏡愚出聲同意。冬日的天黑得極快。就這麼些對話的功夫,暗夜就已經籠罩而下。星空冷晴又不失璀璨,朕不免仰頭望去。謝鏡愚也跟著看了看。“萬里無雲,明日必定是個好天氣。”他這麼說,不能說沒有意有所指。而朕聽出來了,隨即頷首:“明日絕對是個好天氣。”作者有話要說:威懾兜虎、莫之敢伉(抗)——張衡《西京賦》 次日晨起, 長夜微曦,一行人已然渡過黃河。岸邊是開闊的平原, 多條支流奔騰其中, 形成大片不愁灌溉的土地,素來有塞上江南的美譽。再往北八十餘里,有座東西走向的山脈蜿蜒起伏, 是本朝與之前的匈奴、現在的回紇之間的天然屏障。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裡的陰山,說的就是這一座了。為了守護這片富饒的疆土,從西向東設定有三座城池,正是西受降城、豐府、中受降城。其中, 西中兩座受降城更接近山口,而地處平原的豐府相對而言處於後方。然而, 考慮到豐府才有富足的糧草補給, 胡人偶爾也會翻越陰山中部山口,以繞過受降城奇襲。此時已經入冬,連片冰天雪地、毫無遮蔽。按理來說,胡人也不愛爬山, 更別提讓大股軍隊翻山越嶺。故而,雖然慕容起從豐府發來八百里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