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他竟然真就這麼瀟瀟灑灑的走了,已經六十五歲的人了,瞧著腿腳竟還意外的輕便。太子在原地站了半天,良久,小太監才戰戰兢兢的過來問要不要傳膳,然後太子就一轉身將餐桌給掀翻了,上頭的梅花插瓶、碗筷、茶盞等稀里嘩啦碎了一地,裡裡外外一群人聽見動靜全都跪下了,腦袋恨不得砸到地底下去,身上都跟著哆嗦。如今聖人半死不活,始終吊著那麼一口氣兒不咽,卻也死活不下旨,不知是剩下的他們兄弟幾個真就叫他老人家這麼瞧不上眼呢,還是另有打算,反正不管是所剩無幾的幾個皇子,還是朝廷內外加上後宮,等的都快把心肝脾肺熬幹了。九公主完了,皇后也差不離,皇太子的外祖家也被接連打壓,能貶的貶,不能貶的也奪了實權……說真的,皇太子自己都前所未有的清楚,如今他能攥在手裡的底牌,除了這個太子的名號之外,真不比二皇子多什麼了!好容易等來了魏淵的示好,還沒來得及划算呢,這老混蛋竟然縮了!你怎麼這麼沒出息呢?皇太子一個早上就上了火,半個腮幫子都腫起來,喝口水都疼的眼冒金星,二皇子也沒好到哪兒去。無他,吳慶是他的人。二皇子的外家是武將,肅貴妃自己也因為性格爽直潑辣很得恩寵,前朝後宮一聯合確實很不容易小覷。說句大不敬的話,在被牽扯到謀害十二皇子一案之前的絕大部分情況,二皇子的名望只有三皇子能與之相抗衡,皇太子那都只能靠邊站。結果不知道誰這麼陰毒,使了陰招兒,一口氣把朝廷內外呼聲最高的二三兩位皇子都弄進了大理寺……好在肅貴妃和二皇子這麼多年的經營不是白給的,竟然沉得住氣,又重新立起來了!與三皇子努力聚攏天下文人不同,二皇子打從一開始就利用了外家優勢,拼命收攏軍中人氣。不過說到底,誰也不是傻子,軍中將領雖然看在肅貴妃母家的面子上對他客客氣氣的,遠比其他皇子要敬重,可也不過是面子情。軍人麼,看的就是本事,你一個光頭皇子,無功無過的,憑什麼靠一張嘴就想讓弟兄們給你賣命呢?後來二皇子也琢磨出滋味兒來,被迫改變策略,一邊繼續同他們稱兄道弟,一邊也咬著牙往裡頭砸銀子,這才算是有了點實質性的進展。本來麼,當兵的大部分都窮,誰若是願意給錢,那必然感激。而到底能感激到什麼程度,單看你使多大的力氣。可說的輕巧,給錢好辦事,問題是這錢從哪兒來呢?皇子每月發到手的錢都是有數的,倒是到了年紀出宮建府成家的時候會給一筆二十萬兩上下的銀子,各自的母妃也會暗中貼補,下頭人也會有孝敬。然而……不夠花!遠的不說,宮中太后、聖人、各位得臉的妃嬪誕辰禮,各色節禮,外家師長的三節兩壽,還有兄弟姊妹家紅白喜事、添丁,緊接著的洗三、滿月、白日、週歲等等,一個月怎麼著也能攤上回,各家各府裡都有專門記這些事兒的,就這樣還經常忙的團團轉。光這些必須得走動的自家人,一年下來連現銀加上採辦的各色古董珠寶稀罕玩意兒,沒有二三十萬的銀子根本打不住!民間不講究的人家倒是能穿插著倒騰,把東家給的再送給西家,可他們能嗎?除了這些,二皇子又要打通軍中關節,那銀子更是花的流水一樣。不光肉疼,那骨頭都疼了!可不花行嗎?不行!不花錢,不走動,哪來的人情呢?有需要自己花錢的,就得有替自己摟錢的,而吳慶就是這個替二皇子摟錢的人。兩人暗中往來近十年了,如今吳慶突然倒了,二皇子險些瘋了。想不動聲色的扶植一個忠心耿耿的奴才不容易,更何況吳慶官居兵部侍郎,只差一步就能升任尚書。兩人本來還打算這幾年活動活動,先把這尚書的位子拿下來,沒成想人算不如天算,還沒等著升上去呢,吳慶直接給人連根拔起了!這還不算,因為馬上就要發撫卹金,按照慣例,吳慶照例會扒一層皮,所以就同二皇子說好了,等撫卹金到手之後,一塊以年禮的名義送上去,不然一回回的反而容易給人抓住把柄。這倒好,不光撫卹金碰不著了,就連今年“操勞”了一整年的,也一股腦被收到國庫裡去了!二皇子連著幾宿沒閤眼,上躥下跳的找了好些人,可誰都不敢在這個檔口跟唐芽面對面衝突,都躲了。肅貴妃知道後把二皇子叫進宮去,劈頭蓋臉的就罵了一頓。這麼大的人了,都到這會兒了,怎麼還分不清輕重呢?那吳慶是因為什麼事兒被抄家?貪汙軍餉!人證物證確鑿,鐵板釘釘的事實了,天王老子來了也翻不了案,按律當誅連三族。沒抖出你來算他還識時務,可你不說避嫌,反而生怕旁人不知道似的活動,這不作死呢麼?二皇子急的眼睛都紅了:“這麼些年的功夫,就都白費了?旁的不說,就今年過年的節禮還沒著落呢,他一完蛋,這條路子就算斷了!”堂堂皇子連人情往來都走動不起了,丟不丟人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