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絆。
所以第一個萬年劫數,門下弟子折損十分慘重,大部分都死在了萬年劫數里。
雖說能活過萬年劫數的,必然都有一番成就,可一次劫數就隕落那麼多中堅哪怕是道宗也難免傷筋動骨。
真人們更是道心動盪,個個閉關了許久,出關後真人們經過商討一致認定道宗的模式需要改變。
後面道宗就改了規矩,不再任由真人們隨心所欲的去收弟子,而是改為千年一次廣開山門,設下道道關卡,過關者即可拜入蓬萊。
而蓬萊真正的發展,也是在第二個萬年間開始的。
千年招收一批天驕,真人們各自傳教演法,雖說沒有言傳身教那麼好,但對道宗來說卻格外合適。
因此第二個萬年間,道宗的弟子們行走山河大界,乃至他界,讓蓬萊名揚界宇。
然而第二個萬年劫數到來時,北域大洲的妖族出了氣運所鍾之人,妖族開始席捲洲陸,意圖爭奪天地氣運。
三大道宗的弟子入世歷劫,與妖族鏖戰,真人們也隨之下場,後面是真君下場,到了最後,三大道宗的道君都親自下場。
萬年劫數過去,妖族不再爭奪山河大界的主角,退回北域大洲,而蓬萊、青華、天河三大道宗分立一方洲陸。
彼時的山河大界,還是四方陸洲分立一方,與四海對應。
然而第三個萬年時,釋家大天龍寺、大金禪寺進入山河大界。
進入山河大界的這兩家,是另一方佛門大界的道統之爭中的失敗者。
原本玄門是不願意釋家融入山河大界,但這兩家不僅是自己來的,還帶來了一方陸洲和億萬生靈。
多一方陸洲和億萬生靈對山河大界來說無疑是好事,有利山河大界的擢升和氣運。
因此兩家與玄門約定,融入山河大界後獨居西方大洲。
自此山河大界形成五方大洲的格局,玄門佔據東、南、中三方陸洲,釋家佔據西方陸洲,妖族盤踞北方陸洲。
而第三個萬年劫數,便是那方佛門大界與山河大界的爭鬥。
在這一劫數里,大天龍寺與大金禪寺的一尊阿羅漢和一尊菩薩隕落,為釋家在山河大界掙下了氣運。
上三境,煉虛、合體、大乘。
大乘者,玄門曰道君,釋家因修業不同稱阿羅漢或是菩薩。
第三個萬年劫數過去後,道宗再次幾經思索,又做出了改變。
從千年招收一批弟子,改為五百年招收一批弟子。
直到近幾百年,改為百年招收一次弟子。
同時從允許弟子一直在道宗之中結丹再外出變成鼓勵弟子築基之後就遊歷四方,磨礪道心,再回宗門結丹。
道宗的弟子越來越多,有足夠多的門人為道宗奔走,也就有了如今繁榮昌盛的蓬萊。
每一位金丹真人,都可以為道宗增強一份底蘊。
若是能出現一尊上品金丹,那道宗的氣運也會跟著增長。
而歷經三次萬年劫數,道宗的真君們發現,每臨近萬年劫數時,天地間總有氣運所鍾之人出現。
這些人每塊陸洲都會出現那麼幾個。
他們福緣深厚,往往能逢凶化吉,機緣更是數不勝數,行事無往而不利,能以極短時間修行到一個極高的境界。
這些人,就是天命之人,其存在的意義,就是應山河大界的需求,來推動萬年劫數。
或是開闢劫數,或是結束劫數,在劫數沒有消散之前,這些人就比蜚蠊還難殺。
對於道宗來說,與其放任這些人在外面搞風搞雨,不如將其納入道宗,為道宗所用。
這也是為何這幾百年間道宗每百年就招收一批弟子的原因,為的就是廣撒網,爭取能收到幾個應劫之子。
顯然江生在道宗的真人們眼裡,有點應劫之子的味道。
御風來到登天階前,江生並沒有飛上去,而是拾階而上。
再一次踏上這登天階,江生的心境也全然不同。
第一次踏上登天階時,江生還是一個練氣初期的少年,一直生長在員嶠。
自幼聽著蓬萊的故事長大,加之撫養自己的也是蓬萊弟子,因此江生對蓬萊總有種格外的情愫。
當時踩在登天階上時,江生是激動且忐忑的。
而如今的江生,並沒有忐忑,更無激動,內心之中平靜如水,神情更是無比的淡然。
一步一步拾階而上,望著那直入雲端的天門,江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