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羽若有所思:“我似乎已經可以想象出他的生活了……”“這正是 校園欺凌事件對郗羽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名詞。從小到大,她所在的學校校風都很好,老師非常負責,對每個學生都很關注,不太可能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她距校園欺凌最接近的時候就是在潘越墜樓之後。在家裡休息了兩週之後,她在父母的建議下重新回到校園——那時候郗家沒打算讓女兒轉學,二中這樣的頂尖名校難進易出,一旦離開後還能不能獲取到這麼好的教育資源真需要打個問號——再次回到學校,同學們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她,背後議論說她害死了潘越,郗羽內心本來就不平靜,再加上這些流言蜚語,她的精神再次崩潰,從此再也沒有勇氣回到南都二中。而她當時也僅僅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孤立和排擠,比起真正的校園欺凌還是差遠了。而身處校園欺凌事件中的“被侮辱者”,心情到底如何,她簡直無法想象。得知了原因,郗羽完全沒有得知真相後恍然大悟的快感,取而代之是無奈的深呼吸:“但是……不論他的理由是什麼,也不能完全成為藉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