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1 / 2)

小說:贈你一夜星空 作者:皎皎

“……姐夫,”郗羽勉強解釋,“我就是看看。”郗羽拆開檔案袋拿出材料,郗柔給了老公一個眼神,以去衛生間為名暫離座位。郗家不算富裕,更別說還有可怕的房貸壓力,平時不可能來這種昂貴的酒店吃飯,但也做不出讓遠道而來的客人請自己吃飯的行為,但豈料這位教授壓根不給人機會——她在服務檯前一問,才知道這頓飯直接算在房費裡,沒辦法也不可能單獨結算。郗柔思索著返回包廂,只見郗羽和李澤文兩人頭碰頭地看著檔案袋裡的資料。夫妻兩人對視一眼,郗柔微微搖了搖頭,黎宇飛眼底的驚詫一閃而過,他又看向李澤文。應該說,從剛剛碰面到現在,黎宇飛一直不動聲色地打量李澤文。當警察的人,觀察能力遠超平常人,此刻,他的視線停留在李澤文拿著資料的手腕上。黎宇飛知道檔案袋裡的資料都有什麼。此時,李澤文正仔細看著潘越墜樓現場的照片,他臉色絲毫不變,手腕穩得好像可以拿起千鈞。這位名校的教授先生絕對不是 包廂裡徹底安靜下來,只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輕響。整個案卷的資料分為圖片材料和文字材料,相當具有分量的厚厚一疊。對待人命案,警察是比較重視的,留下的現場照片不少,包括自殺現場、墜樓的樓頂等照片。這系列照片雖然是手機拍攝後再重新列印而成,不過現在手機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好,列印出來圖片質量畫素也不太差,各種細節可以看清。李澤文看得最久的,就是潘越墜樓現場的照片。警戒線內躺著一具少年的屍體,身穿校服,身體和建築大約呈45度角,臉朝下,雙臂搭在身體兩側;頭部和上身處有一攤血跡。黑白紙張沖淡了血腥之感,蕭索意味更濃。周翼湊過來,看了一眼,為之動容。隨著網路的發達,許多破案有關的劇集都可以在網上看到,這些影視作品裡有無數的命案現場,然而任何一張真正的命案現場的照片和都比電影電視裡經過精心佈置的場景更讓人反胃恐懼。周翼感覺到一股陰寒之氣從照片裡竄出來,生命的流逝被一張照片展現的淋漓盡致。當年這一幕猶如刀刻般刻畫在了在郗羽的腦子裡,無數個夜晚,她閉上眼睛就能看到潘越躺在地上鮮血橫流,後來隨著時間過去才慢慢平復——此時再次看到照片,塵封的記憶復甦,郗羽渾身一顫,她幾乎看到當年的那個清秀的小男孩再次站在自己面前。李澤文側目看了眼郗羽,手指在照片上微微一擋,輕聲說:“不習慣就不要看。”郗羽深呼吸一口氣,剋制住了那份噁心反胃的情緒,定了定神,撥開了他的手:“我應該看的。”李澤文和她對視三秒鐘,看出了她眼中的果決,拿開了手。若干張事故現場照片和法醫檢驗照片後,進入了文字材料範疇。潘越遺書的影印件也作為最重要的證據,被警察們影印了一份,李澤文仔細看了看原文,和郗羽之前告知的一字不差,可想而知她對這封遺書的印象有多麼深刻。這個事實讓李澤文較為寬心——這份遺書可以證明郗羽的大腦是經得起考驗的,十幾年後也依然沒有發生記憶偏差。實際上,你不能完全相信你的大腦。大腦透過億萬個神經元儲存記憶,這數量聽上去很多,但實際上呢?大腦只有一千克多一點,外部世界有太多的資訊,而神經元容量有限,遠遠不夠儲存所有你接觸到的全部資訊。為了理解世界,大腦採取了一些捷徑,會用猜測和細節來填補資訊,所以記憶難免也會出錯。更何況潘越的事件發生在十幾年前,隨著時間流逝,神經元中的聯絡會逐漸減弱,這進一步導致人的記憶變得模糊、扭曲,只剩下一些零散的記憶片段,若干年後再回憶當年,大腦就會生造一些細節把片段填補起來,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記憶”,但這份“記憶”和真實情況可能相去甚遠。現實一點說,在現在的司法系統中,因為記憶偏差發生的冤假錯案簡直可以堆成一座小山,所以現在司法界才形成了“重證據、輕口”的風格。郗羽作為“潘越墜樓事件”的重要相關者,甚至可以說是“船錨”般的存在,她是否有一份準確的記憶對接下來的調查極為重要。警察用潘越的日記本對做了遺書做了筆跡鑑定,認定是他本人的筆記。除了遺書這個重要證據外,警方還有另一份重要的材料。那就是潘越的日記——這份日記一看就是從潘越的日記本上覆印下來的,警方用這份日記來證明潘越的精神不穩定。日記的日期不連貫,大致都集中在事發的兩個月內。黎宇飛道:“如果我們警察僅僅憑著一封遺書就認定是自殺,也太過草率,這份日記是很好的佐證。”潘越的日記,郗羽一直只聞其名,現在才第一次看到原文。一個人的日記簡直是通往這個人大腦的最佳捷徑,李澤文翻看著日記本上的內容,看完一頁就拿給郗羽一頁。在這些零零散散的日記中,潘越主要提到了自己的家庭。那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